《西游妖物志》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西游妖物志》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赵爽

7.4(84人评价)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自世以来就在民广,各种版本出不其各种角度的解也屡。《西游妖物志》共30章,聚焦《西游》中的,按照物妖精在《西游》原著中的出场顺序,致考了各、取经团队、取路上制造出八十一的各魔怪的身世演及其在现实中的物原型。充趣味横生的点交融与文化混搭。

 

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物科普……“”“两个世界穿插且互;移花接木、借尸魂、叠嵌套、土重塑……史版本如元杂剧,分析故事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一吴承恩《西游》的形成程。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白马非凡马 陪伴真实版玄奘穿越“流沙河”的那匹“瘦老赤马”,是瓜州的一位老胡人送的。这位老胡人说,这匹老马跟随他往返“伊吾”十五趟,熟悉路径,其他的马走不了西去之路。后来,当玄奘梦到“深沙神”、醒来继续赶路的时候,就是这匹“赤马”发现了水源,帮助玄奘走出了大漠。不用说,“赤马”就是白龙马的原型。 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专门有一折叫作“木叉售马”,说西海龙王的火龙三太子,因为“行雨差池”将要被玉帝问斩(和泾河龙王犯的错差不多),被观音菩萨救下,变成一匹白马,派徒弟木叉变成卖马商人送白马给唐僧。这时,“赤马”已经变成“白马”了,估计是因为联想到了佛教故事“白马驮经”;不过在它的原身份中保留了近似“赤”的“火”字——火龙三太子。而到了小说《西游记》,“火龙三太子”又变成了“玉龙三太子”,和“白马”搭配更加一致。 虽然在普通人看来,白龙马就是一匹“坐骑”,但是他自己,还有取经团队里的其他人都知道不是。第二十三回,唐僧的徒弟们“凑齐”的日子还不算久,八戒嫌行李担太沉,提出让白龙马驮一点,孙悟空于是向他和沙僧说明,白龙马不是凡马,是西海玉龙三太子,因为犯罪要将功补过,“……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孙悟空的意思很明确,虽然大家岗位不一样,却都是师父的徒弟,不要拿人家当苦力使。而后文白龙马不多的几次出场,都是管唐僧叫“师父”,管悟空三人叫“师兄”。所以,白龙马,虽然在排行顺序上不那么讲究,也没有正式的法号和“诨名”,但他的身份和悟空三人是一样的。 给唐僧配上这样一匹龙马,是为了和他其他的“配置”更相称。取经故事演化到小说《西游记》,唐僧已经不是第一男主角,但是他仍然非常重要。孙悟空经常说唐僧肉眼凡胎,也正因为是凡人,才必须具备一些“非凡之处”,才好做前齐天大圣、前天蓬元帅等的师父。 先看出身。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够强了。唐僧的人间父母,父亲是状元陈光蕊,母亲是宰相家的小姐殷温娇,而且还是“抛绣球撞天婚”撞出来的姻缘,真真的金童玉女,又是天作之合。唐僧的出身已经是一等一的了,为了让他更加“非凡”,又加了一段“江流儿复仇”的传奇。刚出娘胎就体验野外漂流,而且大难不死,长大剃度为僧之后又是寻亲,复仇。来历如此不平凡,才好担当取经重任。 【金】赵霖 作 《昭陵六骏图》 (局部) 再看看唐僧随身的“配置”。观音菩萨赐给的九环锡杖和锦斓袈裟都是佛家珍物。还有那个最后被换了真经的紫金钵盂,是唐王钦赐。所以,真正的“凡品”就只剩下了唐王赐的那匹马,虽然也不能算差,但是骑着去西天,还是很不够的。 这里要说到“好马”的标准了。“高头大马”是大家对好马的一般印象,其实失于偏颇。马的用途,虽然通称为“脚力”,其实分类很细致。所谓“高头大马”,外表俊美,体格匀称,皇上出行时走个仪仗什么的,绝对撑门面。不过,“高头大马”还远远算不得头等。第一等是战马。应对沙场上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要有足够的胆量、速度,以及机变反应力。此外,马的体力要好,冷兵器时代,战将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大刀,都是金属打造,死沉死沉的,上阵厮杀还要刀枪撞击硬碰硬,偶尔还要来个高难度的“卧马回身枪”“拖刀计”什么的,这马没有好体格是禁不住的。 唐太宗是马上皇帝,懂马爱马,连他的昭陵都要特意竖上六匹骏马的石雕,即所谓“昭陵六骏”,这六匹马,就是跟随他打过六场大仗的“战友”。不过,懂马的唐太宗对取经之路的“路况”却预见性不足。能想到的也就是路途遥远(十万八千里),需要有耐力的马,至于胆量、反应力等,大概就没有充分考虑了。 而实际上呢,取经的马比战马的要求还高,尤其是——胆量。不要说狮驼岭青狮、白象那样的大妖精,只是双叉岭“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面有几条长虫盘绕”,这一匹唐王钦赐的马,就已经被吓得“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若不是猎户刘伯钦及时赶到,唐僧险些丢了性命。西天路上,比这大的阵仗多了去了,身为坐骑,动不动就被吓瘫,唐僧岂不是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所以,观音菩萨说得对,“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需得是这龙马,方才去得。”而白龙马本来是龙子,见过大阵仗,不论风吹雨打,不论狼虫虎豹、魑魅魍魉,我自岿然不动,这才能稳稳地同时也是安全地驮着唐僧。 其实好马还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忠诚。白龙马的忠诚,表现在他的全始全终,以及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气。“宝象国”一段,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虎,悟空早被赶回了花果山,八戒、沙僧出去降妖未回,危急时刻,白龙马出手了。“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虽然没有战胜黄袍怪,白龙马却成功阻止了八戒分行李散伙,还力求他去请回大师兄。“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师兄啊!你千万休生懒惰!……你趁早儿驾云回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 【金】赵霖 作 《昭陵六骏图》 (局部) 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管教救了师父,也与你我报得这败阵之仇。’”这一番相劝相求,言辞恳切,猪八戒才能远赴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挽救了取经功业。 龙与马 玉龙三太子做了取经人的“脚力”,我们会觉得很好接受,因为,龙和马会相互转化,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有人说龙和马交合,生下的就是“天地之精”“马身而龙鳞”的龙马,还有人直接将骏马说成是“龙马”。 白龙马对于自己“龙子”的身份很看重。比如“朱紫国”故事中,悟空给国王配药,要用一点马尿,派八戒去取,没有取来,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八戒态度不好。“那马斜伏地下睡哩,“呆子”一顿脚踢起,衬在肚下,等了半会,全不见撒尿。”早说过人家是龙子,也是唐僧的徒弟,八戒这么干就有点不地道了。待到三人都去找白龙马,他又说出了第二个“不肯”的理由:“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童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孙行者和八戒不同,求人要东西,当然要好好说话:“兄弟谨言,此间乃西方国王,非尘俗也,亦非轻抛弃也。常言道:‘众毛攒裘’。要与本国之王治病哩。医得好时,大家光辉。不然,恐惧不得擅离此地也。”既给对方相当的尊重,又希望顾全大局,有这么一套说辞,白龙马才会乖乖地给尿。 顺便说一下白龙马和他的几位“师兄”的关系。他虽然大多数时候演“默片”,心中对大家却自有一套看法。白龙马尊重“大师兄”,不只是因为孙行者曾经是管马的“弼马温”,而是心服口服,听听他对孙悟空的赞美就知道了——“有仁有义的美猴王”。沙僧性格没什么棱角,所以白龙马和他的关系是不好也不坏。和八戒就不同了。 有一个情节有点奇怪,孙悟空明明在第二十三回就向八戒、沙僧说明了白龙马是龙子,可是,似乎隔那么一段时间,就得再重复一遍——师父的马是西海龙子,不是一般的马……什么意思呢?作者怕故事太长,读者给忘了?或者,写作时间跨度太大,他自己记不得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可是从人物的角度来说,像谁是什么来头这样重要的信息(龙族的背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以猪八戒这位前天蓬元帅,难道真的说一遍记不住? 其实,人群达到一定规模,都会出现个等级序列,也会出现一个经常被欺负的对象。像猪八戒这样有缺点的“凡人”,自然而然地会有那么点恃强凌弱,因为白龙马很少说话和刷存在感,所以八戒就认定对他是可以发发威的,你说你是西海龙子,我偏就记不得了,就当你是匹普通的马,踢呀赶呀随我便。而白龙马呢,自打“宝象国”那回八戒想临阵脱逃,白龙马就有些瞧不起他了,更何况之后他一碰到困难,还总想把白龙马给卖了,给师父当棺材本……恶性循环,白龙马本就看不起他,这样一来,也就更加不听他的话了,你让我快走我偏不,你要取马尿我就是不给——杠上了。 “西海龙子” 如果要选一条龙变成马,西海龙王家的肯定更合适一些,因为,取经是往“西”走。而且,即使没有“西天取经”,好马也大多是“西边”来的。 有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西游记》《封神榜》及诸多民间故事传说中,很少有马修炼成精怪的。只记得《聊斋》有一篇《五通》,写的是江浙一带流行的邪神“五通神”(一般认为是五个),有义士杀死了三个,其中之一是一匹小马。民间传说中的“马妖”很少,相反,受到祭祀供奉的“马神”却不少,比如在北京,有人统计过,旧时至少有八座马神庙,如今北京大学西南角就保留着一座。马之所以受到祭祀,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战争、皇家仪仗以及邮传驿站等方面的作用很重要,而马和普通的农业生产关系不是很大,不是人人都能“亲近”的动物,所以也就少有“成精”为害的机会。 马是草原动物,它们需要足够的草类食物,也需要足够大的任其驰骋的地盘儿。所以它们的主要产地,是北部的蒙古草原,也有西域的广大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草原民族,总容易在战争中取胜的原因——人家有骑兵,而中原王朝,是以步兵为主。很多关于古代战将的传奇故事中都会强调其坐骑的难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原农耕地区,得到一匹好马是多么的不容易。比如著名的赤兔马,先是被送给吕布,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后来又成了关羽的坐骑,以至于大家都不大记得它的第一任主人是——董卓。董卓之所以拥有像赤兔这样的宝马,是因为地利之便,身为当时的西凉刺史,与西域各部落的交往更为便利,获得宝马的机会当然也就更多。 再上溯到西汉武帝时代,张骞通西域,带回了乌孙国的乌孙马(即今天的伊犁马),汉武帝非常喜欢,封之为“天马”。后来,汉武帝又听说大宛国的宝马更好,不但神骏无比,还出汗如血,特意派人去索要。不想大宛国不肯给。武帝那暴脾气——立即发兵打仗,大宛屈服之后,贡献了汗血马。武帝得此宝马,甚是喜爱,又转封大宛马为“天马”,给乌孙马改名为“西极马”。 汗血马在它的原产地“大宛”(古代中亚国名),被称为“阿哈尔捷金马”,简称“阿哈马”,并没有“出汗如血”的记载。有专家曾推测过“汗血”一说,可能是因为马得了一种寄生虫病,从患处流出了“汗血”;也可能是红色或者栗色的“阿哈马”,出汗时在血色夕阳的映照下,给人以“汗血”的错觉。实际上,是不是“汗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确是一个优良的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马种。汗血马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耐力强。速度比它快的马是有的,不过持续几十天保持一定的速度就不容易了,汗血马恰恰是这样的“马拉力赛”优秀选手。 【清】周兴嗣 撰 孙枝秀 辑 《千字文注》 龙马负图,神龟献书 这倒让人联想到“白龙马”的原型“瘦老赤马”。“老”强调它能“识途”,“瘦”可以理解为不健硕,但是也可以是马种本身的特点。比如汗血马,整个马看起来就是“偏瘦”的,没有草原蒙古马发达厚实的鬃毛,马毛细、密、短而光滑,紧贴着皮肤,仿佛个子不大却身材矫捷的武士。短毛最大的好处是散热快,穿越大漠流沙,这一点很重要,而汗血马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沙漠马种。在此大胆联想一下,白龙马的这匹“原型马”,是否就是与汗血马类似的“沙漠马”呢? 4.龙族 除了猴子,小说《西游记》中最早露面的“动物”是什么? 龙。 种群庞大、露面次数特别多的“动物”是什么? 龙。 是的,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并不真实存在,不过他们在《西游记》特殊的“动物世界”中,真的占着不小的分量。 龙,人称“鳞虫之长”。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但是龙的长相倒是有一套很细致的标准,即所谓“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背上有八十一片龙鳞,合“九九阳数”。还有一些细节:“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龙须”“龙珠”“逆鳞”,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词,“博山”是什么呢?有人研究说,是龙头顶的山形冠冕,也就是龙冠,龙没有龙冠不能升天飞腾。 龙这种“集成型”的长相,估计形成过程是比较漫长和复杂的。比如说,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合并了一个以鹿为图腾的部落,为了表示亲如一家,当然要把鹿图腾的特征加在原来的“蛇图腾”上面,于是“蛇”就“长”出了“鹿角”。然后,又有“牛图腾”“鹰图腾”“鱼图腾”的部落先后加入,于是,大部落的图腾一再修改和添加,最终形成了“龙”这一“综合性新图腾”。 【宋】陈容 绘 《九龙图》 龙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一直占着非常主要的位置,不过“龙王”的概念却出现得比较晚。上古的龙是“龙神”,地位崇高,能量强大;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佛教中的“龙王”概念也进入中土,与传统的“龙神”概念逐渐合并。其实到了《西游记》的时代,对“龙王”的崇拜虽然在民间很普遍,但是“龙王”在仙界,甚至在“人界”的地位都不高。比如小说第三回孙悟空第一次拜访东海龙王讨要兵器,龙王一开始对他毕恭毕敬,称之为“上仙”,虽有客气的成分,但也表明在龙王的自我认知里,自家的地位并不算高。 《西游记》里的龙族是个很大的群体。先看看都有哪些龙吧。 四海龙王:东海敖广、西海敖闰、北海敖顺、南海敖钦。这四位龙王的背后是四个龙家族,里边总得有龙婆(也许还分大小老婆),若干的龙子(应该也有龙孙),龙女。 四海龙王是龙族中势力范围最大的,各管一海嘛;小一个级别的,管着——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淮(淮河)、济(济水)。这个级别的龙王,其实在《西游记》中没有出场,我们是借着乌鸡国井龙王,这位“最小龙王”之口知道的这个信息。 再下一级,管着中小型河流,比如向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报恩的洪江口龙王,当然更典型的是泾河龙王。 最后一级,只能管一口井,乌鸡国故事里的井龙王。虽然只有一口井,可人家的住宅也叫“水晶宫”。 还有一类龙,很显然是妖不是神。孙悟空在花果山时结交的七兄弟,有一个蛟魔王,自封“覆海大圣”。蛟还没有成龙,修为还差着等级,和孙悟空、牛魔王同属“妖仙”。还有就是乱石山碧波潭的万圣老龙,道德水准实在不怎么样,和牛魔王是朋友,还和女婿九头虫一起偷舍利子,类似于所谓地头蛇。(详细情况将在“神秘‘九头虫’”一章叙述) 四海龙王 在“大闹天宫”段落中,与孙悟空交集最多的是东海龙王。敖广是花果山的邻居,因为花果山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一个海外仙岛,方位上应该就是在东海之中。孙悟空没有衬手的兵器,他的部下老猴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说我们这洞里桥下的这股水直通东洋大海,大王如果“水里功夫来得”,可以去龙宫找找,那里宝贝多。果然,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得到了定海神针,也就是他的如意金箍棒,还强逼另外三位龙王送他紫金冠、锁子甲、战靴,惹得人家上天庭告状。大闹天宫,可以说龙宫故事是导火索。 待到取经故事开始,敖广作为孙悟空的老邻居,并没有记恨他,而是相当地帮忙。第一件大事,就是说服孙悟空“归队”。孙悟空刚刚被唐僧救出五行山,就碰到一帮劫道的贼,棒子一挥,六贼丧命。接下来,唐僧开始了第一次令人生无可恋的“唠叨”,孙悟空也还没从“大圣”的身份转变过来,一气之下弃了唐僧,要回花果山继续为妖。眼看着取经大事就要搁置,就因为大圣一时口渴,去东海龙宫喝了个茶,居然就有了转机。此时敖广这位老友的态度,可以说起着关键性作用。借着墙上的那幅画,龙王讲了一个张子房拜黄石公“圯桥三进履”的故事,很能够打动人:“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金身正果,恰是孙悟空此时最想得到的,因此特别管用。“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孙悟空有敖广这样一位老朋友真的很幸运,会在剧情需要的时候输出“正能量”。 不过,在之后的取经故事中,敖广却逐渐被淡化了,他虽然也经常出现,“作用”却基本上都和“下雨”有关: “红孩儿”段落:四海龙王被孙悟空请来灭三昧真火,结果火没灭成,差点要了孙悟空的命。 “车迟国”段落:四海龙王被虎力大仙的“五雷法”拘来,却被孙悟空拦截,最终看“金箍棒”的号令下雨。然后,四海龙王和风雨雷电全套人马在空中“真神秀”一把。 “朱紫国”段落:国王吃药需要“无根水”,孙悟空请来敖广,打了几个喷嚏,下了“三盏”雨,正好够送药的。 “凤仙郡”段落:东海龙王被孙悟空请来下雨,却让他去找玉帝请下雨的旨意,实际上是指引他去天庭查凤仙郡“不该下雨”的原因;后来凤仙郡侯纠正了错误,披香殿“三事”已破,龙王兄弟按规定下雨,并应孙悟空的要求“真神秀”。 龙王是民间公认的水神加雨神,东海龙王为四海龙王之首,所以凡有降雨之事,基本上都是他撞响铁钟金鼓,招其他“三海”龙王前来,同时还要携带足够强大的“降雨”部队。这个“部队”在“红孩儿”一段曾经集中展示过一回: “鲨鱼骁勇为前部,鳠痴口大作先锋。鲤元帅翻波跳浪,提督吐雾喷风。鲭太尉东方打哨,鲌都司西路催征。红眼马郎南面舞,黑甲将军北下冲,鱑把总中军掌号,五方兵处处英雄。纵横机巧鼋枢密,妙算玄微龟相公。有谋有智鼍丞相,多变多能鳖总戎。横行蟹士轮长剑,直跳虾婆扯硬弓。鲇外郎查明文簿,点龙兵出离波中。” 标准的“海底总动员”啊,借此机会,我们倒是可以了解,在吴承恩时代,人们都知道哪些海洋动物。 除了参与各种降雨,东海龙王在取经路上就不做其他的事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海龙族,表现很突出。 自打玉龙三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白龙马出场,西海龙族就变得重要起来,他的父亲西海龙王本人,他的大哥摩昂太子(当然还应包括表哥小鼍龙,相关人物后文会有专述),都多次出场。西海龙族之所以变得重要,是因为取经是往西走的,那自然要和“西方”的海打交道。 小说中是这样描述“西海”的位置的:孙悟空离开位于“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先是渡海(这个应该还是敖广管辖的东海)来到“南赡部洲”,在那里待了八九年,寻仙仿道未得,一日来到“西海”边,又渡过西海,来到“西牛贺洲”,才找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在了菩提祖师门下。有趣的是,我国的西部有两片大水面都有“西海”的别号,一个是青海的青海湖,一个是新疆的博斯腾湖。古人的认识有限,把大湖当成海也正常,这两个“西海”都位于大唐之“西”,位置大体不错。曾有网友说“西海”是地中海,这个想象力有点太丰富了。 西海龙王是个治家比较严谨的家长。玉龙三太子纵火烧了龙宫殿上明珠,被父亲也就是西海龙王告发给玉帝,被判处斩刑——典型的“大义灭亲”啊!不过,当这个“逆子”被观音菩萨救下,有了赎罪的机会和光明的前程,西海龙族对取经团队也是真的肯帮忙:西海龙王派长子摩昂太子捉回了黑水河的小鼍龙;到了“四木禽星捉犀牛”的段落,三个犀牛怪跑到了“西洋大海”,龙王父子主动派兵,配合悟空、八戒、“四木禽星”捉到了妖精。 【清】佚名 绘 《彩绘山海经》中的应龙 再说说北海吧,和西海的情况也相似,一定不是北冰洋,而有可能是北方的大湖——贝加尔湖。有人认为北海龙王和西海龙王的职务曾经对调过,因为名字对不上号,不过,这一点应该理解为吴老先生的笔误,也就是说,是一个“bug”。北海龙王单独出场只有两次,都和寒冷冰封有关: “车迟国”段落:孙悟空和羊力大仙比下油锅洗澡,羊力下锅后,悟空发现油是凉的,就叫来了北海龙王,大骂:“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龙王赶紧解释:“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然后,龙王收了妖怪的冷龙,羊力大仙瞬间就变成一道菜——现炸羊排。 知道了这个巧综,以后大圣自己也开始用——在狮驼国,师徒四人都被捉上了蒸笼,悟空脱身出来,赶紧拘来北海龙王,请求保护,龙王赶紧遵命:“随即将身变作一阵冷风,吹入锅下,盘旋围护,更没火气烧锅。他三人方不损命。” 有趣的是,南海龙王从没有单独露过面。其实孙悟空曾经多次去过南海,但都不是找龙王,而是找菩萨——观音菩萨。是的,普陀落伽山是观音菩萨道场,有这么一位“大神”在那里,南海龙王只能作“隐形”状。 龙王中的最高等级——四海龙王,其实整体上来说都是听招呼、懂法度也受人尊重的“长者”,而管着内陆水系的龙王,反而没那么消停,最能折腾的是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的手下曾经恭维他“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听起来官儿似乎大得不得了,可是实际情况呢? 我们都知道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泾渭分明”,说的是在泾河汇入渭河的地方,一边是带黄沙的黄水,一边是清清的河水,区分得很清楚。这个成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信息,泾河,其实是渭河的一个支流,而渭河又是黄河的一个支流。至于“八河”,应该指的是泾河的八条更小的支流。也就是说,泾河龙王管辖的,就是渭河的一个支流——泾河流域内的事情。当然,因为泾河紧挨着唐都长安,泾河龙王的权力可能比其他同级别的龙王大一点,或者说,不是权力大一点,而是脾气大一点。 一天,长安城外的一个樵夫和一个渔夫闲着没事聊天。他们聊天的方式很特别,不是说话,而是对诗、对词——好吧,这个应该是吴老先生自己诗兴大发,按照樵夫的语气写一首,再根据渔夫的生活写一首……有滋有味地写了很多首,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他却乐此不疲,直到玩儿累了,才开始说正事——大概是因为一直没“对”出高下来,所以渔夫和樵夫彼此不服气,到了分手的时候,二人互祝对方有可能赶上“不可抗”的天灾:渔夫请樵夫当心上山遇虎,樵夫请渔夫注意别翻了船。结果,渔夫回嘴说,他不会翻船的,而且必定网网有鱼,因为——“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事实证明,还有比樵夫和渔夫更闲的,那就是泾河龙王手下的一个夜叉,偷听到了这话,就当个宝一样献给了大王——泾河龙王,还附送一番拱火的话:“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 其实,水族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被人捕去吃,属于正常的食物链损耗范围,得了算命先生指点的渔人就那么一个,每天就下一网,能损耗到哪里去?更何况,泾河就在人类的“天子”脚下,少生是非为上!假设听汇报的是四海龙王中的一个,一定会把夜叉臭骂一顿:没事找抽,退下!——是啊,假设是四海龙王,或许根本没有哪个夜叉有胆子做这种汇报吧? 可是,偏遇到的是泾河龙王,沾火就着的脾气,登时就发作了,“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幸亏,他的手下有一些明白人,委婉地相劝,“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下属们的话说得隐晦,翻译过来就是,您不能就这么连妆也不化就出门。就您这骆驼头、花鹿角、兔眼、牛耳、蛇项……“九不像”的尊容,现身在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大唐首都长安城,不要吓死人了?真出了事,您可是担待不起的。龙王想想也对,于是就变了一个白衣秀士去找袁守诚,两人于是打了一个关于下雨的赌。 原本,这下雨的赌就是泾河龙王下的一个套儿,觉得自己一定会赢。再加上手下人一通吹捧,“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谁不爱听好话呢,于是泾河龙王满心高兴,憧憬着赢了之后怎样去砸卦摊、赶人。没想到,天庭突然来了下雨指令,居然跟算命先生对下雨的时辰、雨量的预测一模一样!泾河龙王当时就被吓晕过去:“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地理,却不输与他呵!’” 如果泾河龙王吃这么一吓,知道了畏惧,不再去找袁守诚讨说法,也就没事了,可他偏生就是一副“作死”的脾气,都被吓成这样了,还惦记着输赢。有这样的主子,就有来“献芹”的奴才,于是,鲥军师(应该是个鲥鱼精)给出了一个送命的主意——可以更改下雨的时辰和点数。结果呢,打赌赢了,卦摊也砸了,但是泾河龙王也将自己逼上了“问斩”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是泾河龙王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袁守诚指点泾河龙王去哀求“斩龙刽子手”魏徵的“主子”唐太宗。太宗虽然想办法将魏徵的躯壳留住了——让他散朝后留下来下棋,可是没想到魏徵做梦也能杀人,泾河龙王最终没有逃过这一刀。这位得理不让人的泾河龙王,做了鬼也不消停,到太宗的梦里去“骚扰”:“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虽有观音菩萨用杨柳枝暂时驱走了泾河龙王,唐太宗却因此得了重病,饶是秦叔宝、尉迟敬德在前门做门神,魏徵在后门守卫,还是挡不住太宗病情加重,最终不得不到阴司走一遭。 帮人(帮龙)居然帮出了这么大的不是,这件事上,唐太宗实在是被绑架了。 有网友说,泾河龙王是被观音给“黑”了。观音奉命寻找取经人,但是当她来到大唐地界,发现凭自己和木叉师徒两个来找取经人很是困难,所以就想办法由泾河龙王犯天条引出唐太宗游地府。太宗到了地府,从十代阎罗的口中得知,泾河龙王的案子其实已经销了:“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辨,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也就是说,泾河龙王的事根本不是太宗到地府来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他的阳寿已经到了。好在,魏徵在阴司的朋友崔判官,悄悄为太宗增加了二十年阳寿,又平安地送回到阳间。 【清】周培春 绘 袁天罡 既然已经来了,当然要“随喜”一下,到此一游。此游真正让太宗心惊的,是见到了被他害死的父亲李渊、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以及在隋末唐初被他扫灭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先前为了上位杀人无算,阴司鬼神报应难道真的不怕吗?所以,在崔判官的建议下,回阳之后的太宗下旨超度亡魂。委派重臣在全国甄选做法会的大法师——然后,“江流儿”玄奘被选出来了。再然后,观音菩萨终于可以面授取经之事了。 有一点道理。你可以说观音是故意指使袁守诚惹怒泾河龙王的。不过,观音能不能指挥得动袁守诚呢?不一定。因为,袁守诚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天罡是道家的著名人物,给著名的二十八宿起动物名的就是他,他的叔父袁守诚算卦问卜,也是道家的本事,而观音菩萨是佛家,道家传人会不会那么听佛家的话呢?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