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的一生》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的一生》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帕特里克·亨特 | 2020-09

【他是差点儿一个人毁灭整个罗马的战略大师,更是拿破仑、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共同的老师!】

【简介】

公元前216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面对实力强大的罗马,迦太基将军汉尼拔采取了一系列的经典战略,一度进攻到罗马城下,差点儿就毁灭了罗马共和国。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军事学院仍在学习和研究这些战略思想:

“以攻为守”战略:将战火烧到敌方本土

汉尼拔没有固守本土,而是直奔罗马城,将战火烧到敌方本土。这一战略思想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间接路线”战略:翻越阿尔卑斯山,穿过阿诺沼泽

汉尼拔没有和罗马正面对抗,而是采用了间接迂回的入侵路线,绕道阿尔卑斯山,穿过阿诺沼泽,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该战略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被《战略论》的作者利德尔·哈特命名为“间接路线”战略。

“外交孤立”战略:尽量争取可能的盟友,孤立敌人

汉尼拔是西方军事史上头一个有计划地实施“外交孤立”战略的将领。他和希腊城邦及高卢人达成了进攻罗马的盟约,三面作战使得罗马人迟迟不能集中兵力。

2000多年来,汉尼拔的战略思想深刻影响了众多的军事家。他们竞相学习,将汉尼拔视为自己的老师:拿破仑在行军和演习方面效仿汉尼拔,并在多个阿尔卑斯山路口尝试跟随他的脚步;艾森豪威尔童年时期的偶像就是汉尼拔,他痴迷于其战略,并毕生“力图在现代战场重现坎尼战役”;巴顿将军在少年时代就相信自己将成为汉尼拔那样的英雄,他甚至认为自己是汉尼拔的转世者……

翻开本书,领略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的不朽智慧!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强渡罗讷河

汉尼拔之所以没有沿着地中海海岸进军意大利,主要因为阿尔卑斯滨海地区的山脉几乎绵延到今天的里维埃拉,其间的道路已经完全被罗马控制。马萨利亚和尼西亚(Nicaea,今天的尼斯)位于罗讷河的东出海口,前者还控制着西部海岸高地唯一相对平坦的土地。沿海岸线有众多效忠罗马的城镇和前哨站,他们会骚扰任何从其领土上通过的军队。汉尼拔当然明白,走这条传统路线,意味着一路上都要与这些全副武装的敌人作战。

汉尼拔不仅绕过了右侧的沼泽湿地和盐湖,紧贴着罗讷河河谷西部的低海拔高原前行,还避开了马萨利亚控制的罗讷河口东部地区,以便能避开马萨利亚告密者和间谍,因为这些人会向罗马报告他的行踪。他尽可能快地穿过罗讷河河谷两侧,那里是沃尔卡人(Volcae)等不太安分的部落的领地。时间大概是8月底,当地的农作物多半已经收割。

尽管有蜿蜒曲折的罗讷河,并且凯尔特人在今天法国的富尔克地区和卡马尔格湿地两岸间歇地耕种农田,但这里的植被还是逐渐从沼泽地变成了森林地带。此时,在罗讷河两岸百米以内很多地方,可能生长着杨树等落叶树种。也许汉尼拔的军队在向东北进军的时候曾寻找过这样的森林做掩护,以便隐蔽他的行踪,但这样做会大大减慢军队的行军速度。

汉尼拔并没有完全藏住他的行军秘密,风声已经传到了马萨利亚人,甚至罗马人的耳中。不过,汉尼拔军队较快的行军速度仍然让敌人猜不透他的行踪。大约在汉尼拔抵达罗讷河西岸的同一时间,普布利乌斯·西庇阿率领的罗马舰队也抵达了马萨利亚。这支满载军人的舰队从伊特鲁里亚和利古里亚(Liguria,今天的热那亚地区附近)出发,航行了至少一个星期,试图阻止汉尼拔从地中海沿岸向东进军——这是连接高卢和意大利的常用路线。

罗讷河自北向南流动,在一个凯尔特村庄附近岔开为东西两条支流,在河口三角洲形成了沼泽地,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阿尔勒(Arles,罗马人称作阿莱拉特)。率领大军接近这条河的时候,汉尼拔意识到必须果断行动,因为不仅会有凯尔特人试图抵抗,罗马人也可能试图拦截他。同时,罗讷河口附近的沼泽地虽然把罗马控制下的马萨利亚和汉尼拔隔开来了,但也导致了他的军队行进极为艰难,再加上沿途人烟稀少,因此汉尼拔估计罗马人可能会赶上来。普布利乌斯·西庇阿没有料到汉尼拔大军正在开往罗讷河,因为罗马人认为敌军将被沼泽地形和凯尔特人的抵抗困住。在和护民官 [1] 商议后,普布利乌斯·西庇阿决定派出一支300名骑兵组成的小分队,尽快找到汉尼拔。但是由于卡马尔格沼泽的存在,这个目的很难实现。

为了渡过罗讷河,汉尼拔需要在后勤供应方面有重大进展。他不仅需要一个渡口,还需要在一个地方搜集足够多的船只,并获得当地人的协助,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安全地把大批士兵和牲畜运渡过河。特别是他自己的间谍可能已经发现,罗马舰队已经抵达了马萨利亚。

汉尼拔准备强渡罗讷河

此时正值夏末,河流正处于最低水位,但河面仍然可能有数百码的宽度,河中心水流最为湍急。汉尼拔的军队开始集结在罗讷河的西岸,最有可能是在距离阿维尼翁几英里的地方,正如波里比阿说的那样,那里的河流是一个“单行道”,并且“从海上行军到那里需要4天时间”。 [56] 汉尼拔采取收买和武力兼用的方法征用现有的船只,并尽快建造新的木筏用来运送军队。尽管沃尔卡敌对部落的大部分人聚居在罗讷河的东岸,并主要以控制这条河流的运输获利,但仍然有不少居住在西岸的部落答应了汉尼拔军队的要求,向他们出售自己的船只和独木舟,并协助汉尼拔的木匠造木筏:

“汉尼拔买下了他们所有的独木舟和小船,数量相当可观,因为罗讷河岸的很多人都在从事水运。他还从他们那里获得了适当数量的原木,以建造更多的独木舟。这样两天下来,他就有了难以计数的运输装置,与此同时,他自己的部队也在想方设法渡河。” [57]

汉尼拔之所以收购凯尔特人的所有船只和可用的木材,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他需要这么多的船只运送他的大军渡河;但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不希望让任何船只落入沃尔卡和其他部落之手,以免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他。尤其是因为当地人是被收买的,并非自愿主动合作,因此这种可能性就会一直存在。

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现在一帮沃尔卡部落的凯尔特人聚集在罗讷河对岸,试图阻止汉尼拔的军队渡河。汉尼拔考虑了所有的选项。他不能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强渡,因为对岸的凯尔特人正严阵以待,准备攻击他,但是他认为原地等待下去结果可能更糟糕。大批沃尔卡人和其他部落的凯尔特人聚集在河东岸,甚至可能在罗讷河两岸都有人,与其冒险渡河,不如另谋他途,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绝妙的行动。

汉尼拔派汉诺到上游发动突袭,以烟雾为信号强渡罗讷河

滞留罗讷河边的第三天,汉尼拔派出了军队中最机动灵活的一部分步兵和努米底亚骑兵,以可靠的凯尔特人为向导,很有可能在黑暗的掩护下,向北进发。他任命自己的亲属,姐夫波米尔卡的儿子汉诺全权指挥这支小分队。他们从河的西岸迅速赶到河的上游,在河流分汊最浅之处(可能在今天的圣埃斯普里桥附近)临时找船只渡河。他们在一个天然屏障后面藏了一两天,等待有利时机。第五天晚上,他们从东岸悄悄地向南移动,刚好处于大批沃尔卡人的侦察范围之外。

汉尼拔已经准备好渡河了,但要等待在东岸的汉诺和他的部队发出预先定好的烟雾信号时才能行动。当到达可以向河边的沃尔卡部落发动突袭的距离时,他们就会发出信号。天还没有亮,汉尼拔把船装满了,从北边到南边,从最重的船只到较轻的小船都已整装待发。东方刚泛鱼肚白色,汉尼拔就命令他的侦察队注意观察北边发出的烟雾信号,信号表明他在河对岸布置的埋伏行动正在按计划进行。当信号传来时,汉尼拔依次发出命令,他在岸边的军队分批依次采取行动。船只立刻驶入岸边流速最缓的水流,而更重的船只则开往上游阻挡河水的冲力。

在迦太基人等待的时候,可以听到河对岸的沃尔卡凯尔特人的声音,他们挥舞着武器,其中一些人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战斗叫嚣,史书上对此不乏记载。凯尔特人以为机不可失,可以轻而易举地捕获眼前的猎物,于是不顾一切地喧嚣着冲到河边。当船只接近时,他们排在前列的长矛阵将封锁河边约50码的水域,主要是警告敌船,若再前进,就会被长矛阵消灭。凯尔特人的箭射得更远,但渡河的军队可以用盾牌来阻挡或分导射来的箭镞。许多小船在后边拖着三四匹战马,它们本来就很不舒服了,结果渡到一半的时候又被水流困住,无疑会急得发疯,因此减慢了速度。并且,即使是最快的横渡也需要至少20分钟,而此刻军队正处在凯尔特人的射程之内。渡河的大军将尽可能集体行动,并沿河形成一个统一战线。河两岸的喧嚣一定是声震云霄,迦太基人大喊着互相鼓劲,而凯尔特人则疯狂地大声呼喊。

汉尼拔对时间的把握非常完美。正当以逸待劳的凯尔特人眼盯着即将到手的猎物时,沃尔卡部队的背后突然乱作一团。汉诺的伏兵已经杀到,并放火烧了他们的营地。凯尔特人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会腹背受敌,两面作战。这个可怕的发现使他们陷入了恐慌。

汉尼拔的军队渡过罗讷河

汉尼拔和第一批入侵者一起渡河。他立即向纪律严明的士兵训话,并率领他们前去迎战惊慌失措的凯尔特人。许多凯尔特人一会儿向前看,一会儿又向后看,惶惶然如惊弓之鸟。大多数人不敢恋战,连忙躲避汉尼拔率领的步步紧逼的老兵们。汉尼拔抓紧时间把其余的步兵和骑兵聚集起来,因为沃尔卡人很少抵抗,早早就已撤离。那天晚上,汉尼拔的军队在河东岸不远处安营扎寨,布置岗哨,监视任何可能潜入营地进行破坏的沃尔卡人,不过他们并没有进行骚扰。 [58] 第二天一大早,汉尼拔得到了确切报告,罗马人出现在马萨利亚,并派出了500名骑兵在安全距离之外侦察情况。

大象渡河

汉尼拔当时至少有37头战象随军长征,这些大象年纪很小就从迦太基运到西班牙接受训练。为了运输这些战象,工程师们必须建造相互连接的双筏,它们看上去几乎就像是漂浮的桥梁,用绳子把这些浮桥绑在两岸的树上。更小的木筏排在一起,用绳索拖曳着连接到“桥梁”上,直到整个河面几乎都被木筏覆盖,只是在正中间许多小木筏前后穿梭往返。大象平时都非常驯良,可是上到小木筏上后就不同了,尤其当发现自己实际上是漂浮在不稳定的水面上的时候,它们不干了。这时许多大象开始乱窜,把它们背上的象夫(受过训练骑在象背上驾驭它们的人)抛入河中,其中不少人在混乱中被淹死。然而,这些大象最后还是设法把脚踏在了浅水处,甚至笨拙地游向岸边。如果水太深的话,它们会把长鼻子露出河面,而它们的头则基本上淹没在水下,以这种方式,许多大象“潜”水过河。据波里比阿记载,以及目击者的确切描述,没有一头大象损失。 [59]

在高卢的冲突中,汉尼拔会见了来自意大利的凯尔特人,并遭遇罗马人

波里比阿记载了大约同时发生的其他两个重要事件。首先是来自意大利的友好的凯尔特人,在波伊部落(生活在今天的博洛尼亚附近)的马吉勒斯(Magilus)[或马格尔(Magol)]率领下,在罗讷河东岸会见了汉尼拔及其下属军官。他们表示愿意与汉尼拔的军队结盟,同时告诉汉尼拔及其部下,路上可能会遭遇一些首鼠两端的凯尔特人,对此应有所防备。汉尼拔的军队看到从远方而来的凯尔特人和他们站在一起,特别激动,备受激励。 [60] 第二个事件是汉尼拔的努米底亚骑兵侦察队在返回的途中,碰巧遇上了普布利乌斯·西庇阿派出搜寻汉尼拔的侦察骑兵部队,一场冲突随即发生,双方都有死伤,迦太基损失了约200人,罗马和马萨利亚损失了约140人。 [61] 但是,这场发生在卡马格南部湿地的冲突实际上延迟了罗马特遣队的行动,帮助了汉尼拔渡过罗讷河。当罗马骑兵急匆匆赶回南方向普布利乌斯·西庇阿报告时,汉尼拔已经渡过罗讷河,向北挺进了。普布利乌斯·西庇阿立即率军追逐,但只发现了被遗弃的营地,而且迦太基篝火的灰烬是冷的,很久以前就熄灭了。 [62] 令罗马人感到震惊的是,汉尼拔的军队完全消失了,而这样的惊讶以后还要多次发生。

有人经常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汉尼拔要避免在高卢与罗马人作战?现代军事历史学家奥约斯(Hoyos)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汉尼拔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结交凯尔特盟友,无论他们是否对罗马不满,都愿意结交。“而如果在高卢领土上与罗马人作战,即使赢得了高卢人的信任并与他们结盟,或者让他们保持中立,都不太可能令那些人感到高兴,因为遭殃的首先将是他们的土地。” [63]

汉尼拔的军队向北移动

当汉尼拔穿过普罗旺斯上游进入德龙省地区时,他不时会看到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脉。虽然罗讷河沿岸的地势大都很低,但汉尼拔的侦察兵和他的凯尔特向导肯定地告诉他,大山近在咫尺,只不过被云雾笼罩,看不见其真面目而已。普布利乌斯·西庇阿没有紧紧咬住汉尼拔,后者的足智多谋已经让这个罗马人口服心服。

普布利乌斯·西庇阿思考了各种可能性,并准确推断出汉尼拔不会去马萨利亚,也不会走沿海路线,并尽可能避免令人难以置信的北方路线:攀越阿尔卑斯山。然而汉尼拔将要走的那条通往意大利的路线,甚至连普布利乌斯·西庇阿这样身经百战的老兵也不会料到。普布利乌斯·西庇阿的凯尔特盟友肯定,虽然这样的行动在战术上是可能的,但在一年当中的这个时候翻越阿尔卑斯山将很困难,汉尼拔不会尝试。普布利乌斯·西庇阿急忙派他的兄长盖乌斯·西庇阿(Gnaeus Scipio) [2] 率领一半兵力赶往西班牙,扰乱迦太基的补给线,征服凯尔特伊比利亚部落,说服他们,甚至不惜用武力迫使他们与罗马人合作。接着,普布利乌斯·西庇阿立即赶回意大利,准备迎战汉尼拔。汉尼拔的军队可能从可怕的阿尔卑斯山突然冲杀下来,但他不知道他们何时出现,从哪里出现,或者根本就不会出现。我们可以想见,即使罗马人没有控制沿海路线,汉尼拔也仍然会选择翻越阿尔卑斯山,因为他的保护神就是山神和风暴之神,他的名字正来源于此。

[1] 罗马的高级军事长官。——编者注

[2] 通常被人称作“老西庇阿”。后文将要出现的他弟弟

阿尔卑斯山的门户

汉尼拔率军离开了阳光灿烂的普罗旺斯,进入越来越狭窄的罗讷河河谷。当时经过高卢的道路靠近今天罗讷河岸边的蒙特利马,尤其在德龙河畔的瓦尔德龙,可以不时向东瞥见远处阿尔卑斯山起伏的山峦。在4天的行军途中,汉尼拔并没有遇到凯尔特人太大的阻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被紧紧盯着。这些凯尔特人绝对不想和饥饿的汉尼拔军队纠缠,因为这支军队会踏平农场,耗光资源,甚至更糟。 [64] 汉尼拔可能会不时地购买食品,分发一些布匿白银,而不是冒险和一帮凯尔特勇士作战。他现在不能让任何事情减慢他的进军速度。

时值9月,落叶乔木的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夜晚越来越冷。秋风扫落叶,沿途只见越来越多光秃秃的枝丫。前面还有许多条小溪要涉过,尽管溪水变小了,但是温度比这支军队在夏季从西班牙启程时要低得多。

汉尼拔的军队在低海拔的肥沃平原上停了下来,这个平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在这里,伊泽尔河从东向西快速汇入罗讷河。 [65] 几个世纪以来 [66] ,这个河流交汇处都是人口众多的阿洛布罗热部落的传统边界。汉尼拔的军队现在遇到了阿洛布罗热人,他们是最大的凯尔特部落,其领地沿着罗讷河一直延伸到伊泽尔河的北部。公元前125年,罗马军队将再次遭遇由阿洛布罗热人和中央高原的阿尔维尼人组成的部落联军。阿洛布罗热部落的一个中心就在后来的瑞士日内瓦附近;另一个在今天的格勒诺布尔。 [67] 在罗讷河和伊泽尔河之间的这部分高卢领土最有可能就是被波里比阿称为“那个岛” [68] 的三角洲地区。在罗讷河东部和伊泽尔河南部,阿尔卑斯地块开始向东北方向隆起。 [69] 按照波里比阿的说法,虽然攀爬阿尔卑斯山路以及接下来攀登极顶并不是这次行军唯一的合理选择,但与汉尼拔的军队之后所遇到的困难地形和富于挑战性的高海拔非常吻合。

汉尼拔调解阿洛布罗热部落内部的争端

正在此时,阿洛布罗热部落的两个兄弟在“谁应该成为部落首领”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据说大哥偷偷派出一个和平使团去见汉尼拔,向他提出个人请求,希望他能帮助自己登上王位。至于那位弟弟是否也寻求过汉尼拔的帮助,波里比阿并没有说。但汉尼拔同意了哥哥的请求:通过展示武力,赶走了弟弟的所有支持者。

这位伊泽尔低陆平原的新任酋长怀着感激之情,向汉尼拔的军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新武器,还有用来应付寒冷天气的防寒衣物,包括厚重的皮靴。 [70] 这位酋长还派出了一个武装卫队为汉尼拔军队殿后,汉尼拔的军队对此也很感激。

大军沿着伊泽尔通道向东进发,一路上经过高卢最富饶的农场,农场里有大量的牲畜。凯尔特人的木棚里储存着大量粮食。几乎所有的耕作都在秋季停止了,连可食用的块茎和根茎也都从地里挖出来,并小心地储藏在地窖里。因为这里土地肥沃,这位酋长哥哥可以把大量剩余的农产品卖给或者送给汉尼拔。但这位酋长弟弟的情况就不同了,他的领地位于东部的山谷里,土地凸凹不平,难以耕作种植。

伊泽尔河的南岸是一片物产丰富的土地,森林茂密,但越靠近韦科尔的阿尔卑斯山,地势就越险峻。在离河流峡谷只有几英里的地方,山峰几乎垂直凸起,难以穿越。波里比阿在谈到这片土地时写道:“这里陡峭的山峦纵横,难以攀登,可以说几乎无法翻越。” [71] 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证实,以顽强著称的韦科尔法国抵抗运动令德国人和维希政府非常头疼,难以根除。这里是阿洛布罗热部落酋长弟弟的山地领地。汉尼拔可能会在事后怀疑自己先前的决定是否正确,但如果他此时想从这里向东推进,那就太晚了。

阿尔卑斯山的入口

在今天的格勒诺布尔城外北边,有一对高耸的双崖号称“通向阿尔卑斯山的门户”,在那里,伊泽尔河从上游的狭窄山谷中汹涌流出,穿过山谷。 [72] 伊泽尔河的西南部是韦科尔地区的山地,狭窄的东北部则是沙特勒兹地区的山地。河谷的海拔只有600英尺,而这些陡峭的山脊平均海拔超过2000英尺,看起来就像一面面巨大的断墙。在这里,伊泽尔河水从山口涌出。

这里是伊泽尔河下游最窄的峡谷。唯一容易走的水路被挤进一个冲积的山谷,河边满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连同河流本身,总宽度不超过三分之一英里。任何人都可能会感觉到这里的危险,对于非常务实的汉尼拔来说更是如此。而且麻烦不久就会到来。对迦太基人来说,更不幸的是,从山下陪他们上来的阿洛布罗热盟友将不再前行,而是从这里返回家园。 [73] 他们知道汉尼拔面临的困境,也知道自己在这里,会受到愤愤不平的酋长弟弟怎样的对待。

第一个埋伏地点

这个天然的关卡完全被住山地的阿洛布罗热人控制,他们可能在今天的沃雷普建有堡垒,而那里很可能就是波里比阿所说的伏击地点。在那里,沿着山崖,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沿着山谷任何方向的活动迹象。 [74] 唯一可行的路径就在他们眼底,即位于伊泽尔山谷北侧高原的底部。汉尼拔的侦察兵向他报告说,这条路不仅有重兵把守,而且意图明显,就是要阻挠他的军队通过。

然而,汉尼拔的凯尔特人向导也告诉他,阿洛布罗热人会在晚上离开他们的有利位置,回到他们的堡垒和附近的家中过夜,因为他们认为汉尼拔不可能会在天黑后前进。任何人——尤其是不熟悉当地陡峭地形的陌生人——想在夜间发起突袭,将是不可思议的冒险行动。然而,汉尼拔总是与众不同,不按常理出牌。罗马人后来也认识到这一点,不幸的是,他们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汉尼拔仔细制订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计划,从高地发动伏击,以挫败阿洛布罗热人。人们不禁好奇,汉尼拔是不是从西班牙的凯尔特伊比利亚人和高卢的凯尔特人那里学到突袭和伏击战术的——在高卢,突袭是善于利用机会的凯尔特人常用的一种战术。 [75] 汉尼拔此后将会对罗马人发起类似的突袭和伏击,并连连告捷。

汉尼拔把他的大部分军队都留在山下,他们的篝火照常燃烧,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同时挑选精兵组成一支小分队,自己亲自率领,爬上最狭窄的道路,并在夜间占领了凯尔特人的瞭望哨所。他总是身先士卒,和士兵一起承担同样的风险,因此深受士兵的爱戴。士兵们知道,汉尼拔不会命令任何人去做连他自己都不愿做的事情。很快,汉尼拔的部下就占领了敌军守卫道路上所有的阿洛布罗热人的哨所。

天亮了,阿洛布罗热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所有的控制点都被汉尼拔的手下占领了。本来他们可能会放弃,可忽然发现,由于地形的限制,汉尼拔的大军不得不排成长长的行列通过狭窄的河谷,后面是运送给养的牲口队列,驮着数量令人难以想象的补给品,缓慢地沿山谷蠕动。刚开始他们还犹豫了一下,但很快便利令智昏,不顾一切了。他们成群结队地从堡垒中冲杀出来。正如斯蒂芬·阿伦所说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凯尔特作战模式,“要么大获全胜,要么一败涂地”。 [76] 阿洛布罗热人轻率地发起“疯狂的攻击”,他们把目标集中在驮运给养的牲口处,因为那里是士兵最少的地方。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受地形限制,腾挪不开,一时陷入混乱,几乎被困住了。

尽管汉尼拔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但这次伏击一开始对他的军队来说仍然是可怕的,因为许多牲畜和士兵要么被阿洛布罗热人杀死,要么在陡峭的山路上摔死。受伤的战马不顾一切地上蹿下跳,左冲右突,把许多驮运给养的牲口撞倒在陡峭的山路边茂密的灌木丛里,凯尔特人夺走了驮运的货物,并杀死了马夫。

士兵的尖叫声和牲口的哀鸣声惊到了汉尼拔,他意识到可能会失去全部给养,于是下令撤回了所有在高地守卫道路的士兵,派一部分兵力去追逐带着赃物四处逃窜的凯尔特人,并命令其他士兵前往战斗最激烈的队伍前部增援。他的士兵四处追杀阿洛布罗热人,很快就击溃了他们,把他们赶进了树林,但是物资上的损失还是不小。汉尼拔损失了不少士兵和牲口。一开始,许多驮着给养的牲口在恐慌中四处逃散,不知所终,但他的部下慢慢地把它们聚拢在一起。他的军队继续穿越最危险的峡谷,终于来到了高山之下宽阔的伊泽尔河谷。

但汉尼拔占领凯尔特堡垒时,发现那里几乎空无一人,因为堡垒里的阿洛布罗热居民都逃到了郊区。在这里,汉尼拔不仅找到了没有在战斗中被杀死的其他驮畜,而且缴获了阿洛布罗热人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存的所有食品。此外,他把他们留下来的牛全部牵走了,这些牛通常在城堡被围攻或战争时会被圈在城堡内。凯尔特人到处说,汉尼拔大获全胜,阿洛布罗热人一败涂地,这种宣传很有效,因此在汉尼拔的军队蜿蜒前行进入山区的过程中,再没有任何部落胆敢袭击他们。

向阿尔卑斯山进军

汉尼拔似乎已经离开了伊泽尔河谷,沿着阿克河谷由凯尔特人开辟的古老的莫里耶讷贸易路线前进。阿克河谷是凯尔特山地部落的另一条分界线,事实上许多阿尔卑斯流域都是如此划分边界的。他的侦察兵一定把这条古道告诉了他。关于阿洛布罗热人失败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到了其他凯尔特的村庄和市镇,因此在4天的行进途中再没有人骚扰他的军队。 [77] 不过当这些小部落的居民看见汉尼拔军队载着不计其数的财富,缓慢地从眼前经过时,心里一定馋得痒痒的。

山里秋天的天气越来越冷。时而乌云密布,时而下起冻雨、冰雹,甚至雨夹雪,军队从早晨醒来后就不得不在霜雪覆盖的地面上跋涉。现在正进入10月下旬,当云层消散时,那些围着篝火的士兵可以看到,林木线以上被冰雪覆盖的山峰一片银白。夜里,尽管汉尼拔和每个士兵都在想,军队还要走多远,还要爬过多高的山路才能到达意大利的边境,但汉尼拔以自己的牺牲精神默默地激励着他的部下。汉尼拔不像迦太基贵族和将军那样要求特殊的舒适生活待遇,而是像他吃苦耐劳的士兵一样,谦逊地睡在坚硬的地面上,只裹着几条厚毯子。他这样做可能是有意效仿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但这一事实将永远被他的军队以及其他军队所铭记,后来甚至打动了他的敌人,并被记录下来。汉尼拔所做的一切至少都有一个战略目的,其深层意图可能是为了培养部下的忠诚,但是这种忠诚度很快就将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上经受考验。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