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经济》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熟经济》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作者:香帅

 

《熟经济》内容简介:

 

从2012年基本完成工业化开始,中国经济就逐渐进入“熟龄期”,累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值,但内在的增长冲动已经不复当年。2021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38.8岁,多个城市和行业都面临着中年危机。

 

中央党校的郭强教授说,这就是“熟经济”,外人看到风韵,自己感到焦虑。

 

是啊,“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心。可是不管晓不晓得,进入“熟龄期”的中国经济需要面对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它不仅要继续生长,还需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恣意生长”将被“有序生长”所取代,那些关于共同富裕、企业责任和限制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需要在一个中年人的视角下重新思考。与此同时,熟经济也面临着存量财富上升,但可投项目减少的“中年危机”,再加上全球大放水、低利率的助推,资产估值体系会被重写。

 

2021年是这样的:一个个熟龄男女,却需要面对一个充满陌生感的新世界。

 

即将在你面前展开的书页,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年份。但它没有停留在“讲述”的层面上,和之前一样,这仍然是一本关于“选择”的书。

 

从劳动力红利转向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从数字经济“小甜甜”到平台垄断“牛夫人”;

 

从鼓励金融创新到严防金融风险;

 

从基金抱团炒股到基金经理跌落神坛;

 

从茅指数到宁指数;

 

从房地产的“黄金年代”到“暴雷年代”;

 

……

都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我们怎样面对这个新世界?顺着地平线望去,通胀也罢,数字货币也罢,数字平台也罢,以梦为马的资产也罢……

 

2021年,中国家庭的财富版图似乎还没长大,成长的烦恼却接踵而至,如同一首老歌: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它们都在远方的何处?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2022年呢?

 

欲知更多,敬请阅读原书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熟经济》部分简介:

从“小甜甜”到“牛夫人”:社区团购惹争议

202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的短评。如今回头看,这大约1100个字几乎就是2021年中国平台、产业、市场等各种政策的完美注释——

这段时间,互联网巨头企业相继投入大量资源入局生鲜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成为互联网行业及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区的生鲜团购。在购物、打车、外卖这些热点之后,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

下沉社区终端,将线上流量与线下供应链整合,加大优惠补贴力度,用价格优势换流量,用户下单就能等菜上门……在“鹭鹭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发力,或许又是一个互联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变生活的精彩故事。但舆论场上也有许多不同声音,除了对于菜贩群体利益深刻改变的讨论夕卜,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期待。前不久,一些互联网技术公司运用前沿技术破解科技难题,这深刻启示我们:互联网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美国接连在芯片上制裁中国科技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成为举国上下的关切。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人们期待巨头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储蓄技术,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

事实上,从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到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中国的企业日益注重向科技创新进军。在当今时代以及更长远的未来,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和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果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不能抬头看月亮、展开赢得长远未来的科技创新,那么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数据也难以转变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难以改变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当然,互联网企业也有生存的压力,也需要获得投资回报,但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把投资的存续期延长,不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而能够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了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这不仅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沃土,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为科技创新产品提供广阔销路,从而摊薄科技创新的成本,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拓展人类知识疆土,再与超大规模市场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依靠硬核科技,让企业站上价值链顶端,让国家竞争力、自主性更强,让人类的知识边界更大,不是更“香”吗?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热闹了近20年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被改称为“鹭鹭腿上劈精肉”。回头看,这是中国平台商业史的楚河汉界:

2020年年中,舆论已经开始从讴歌“新四大发明”转向讨论“外卖小哥被困在系统里”,但官媒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如此旗帜鲜明地表达负面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的首次。与之相对的,是基于流量和数据的科技创新被赞许为令人心潮澎湃的星辰大海。

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将这一条确定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三个月后,这一条再次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而在此之前,官方在互联网相关产业(行业)方面的监管用词一贯是“包容审慎”。

一个惯常的媒体认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高度管制下的市场经济,这个判断不无道理,但并不全面。最起码,前20年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行业采取的一直是“高度放养”模式。不说别的,这些年互联网平台们要求商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事情屡见不鲜,但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相关行政判例集中在医药、汽车、通信等领域,几乎没有动过互联网企业的奶酪。在主流和民间舆论场上,“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浓眉大眼的主角形象。

坦率地说,中国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消费互联网平台巨头的快速崛起,是中国式宽监管的成果之一。

更重要的是,从张朝阳、李彦宏,到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雷军,再到张一鸣、黄峥、宿华……生于1965—1985年的这几代中国互联网巨头大多出自平民阶层,他们过去20年的财富传奇既是大小财经媒体最重要的流量来源,也是普通百姓“人生跃迁”的指南,更是中国中产这个新兴阶层最耳熟能详的“故事会”和社交密码。

在其他国家,我们很少能看到如此整齐划一的“互联网崇拜”。但这不是什么民族性使然,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历史阶段所造就的:和世界其他大经济体的成长历程略有不同,从2000年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互联网信息化几乎在同步高速进行中。互联网价值观深深地嵌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快速增长”“流量为王”“一夜逆袭”“走上人生巅峰”这些带有深刻互联网痕迹的口号,成为某些人的价值观。

在经济高速增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背景下,这种价值观曾经是创造财富的钥匙。但是过去几年出现了两个变量:其一是自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在硬科技方面被“卡脖子”,如果不尽快补短板,中国在下一阶段的博弈中将会非常被动。其二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全球线上化、数字化渗透进程加速。数字平台的边界突破更加快速,在社会财富创造、财富分配、公共治理,甚至发展模式中都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商业模式”而不是“硬核科技”,强调“逆袭先富”而不是“公平幸福”的价值取向就显得有些苍白。2020年底,我们熟悉的语言体系,监管风向、尺度,社会价值导向开始有微妙的变化:监管从放到收,舆论从扬到抑。

风起幡动:阿里被立案调查

“社区团购”黑化仅13天后,2020年12月24日清早就有重磅消息刷屏:新华社报道,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金融部门宣布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当天,阿里的美股暴跌13.34%,创在美上市以来的单日跌幅之最,港股也同样暴跌8.13%。

要知道,“立案调查”这样的措辞以往极少出现在与阿里相关的新闻中。而且说实话,“二选一”根本不是什么新鲜话题。2017年京东就对天猫提起过诉讼,称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逼迫商户“二选一”。但直到2019年7月前,这个案件一直围绕着“法院管辖权”在原地打转111,其间主要是各家高管打嘴仗,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但2020年10月以后,阿里系(蚂蚁金服)的处境开始变得微妙。蚂蚁金服上市两天前被紧急叫停,国家对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管政策逐步收紧:提高自有资金比例,限制跨省业务范畴,限制小贷牌照数量——这些对于90%的利润来自小额贷款业务的蚂蚁金服来说都是近乎“腰斩”的招数。随即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公开表态:

1.    小额支付市场是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2.    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

3.    要对科技公司跨界混业经营产生的新型“大而不能倒”的风险及时精准拆弹。

很明显,“大”不再是“护身符”,弄不好反而是“惹祸牌”。12月26日被二次约谈后,蚂蚁集团的动作很快,第二天,

1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伊始,阿里就“法院管辖权”提出异议,认为案件应该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被一审驳回后,阿里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仍然维持原判,认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管辖权。这中间历时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即12月27日晚上,迅速发布公告,称自己将立即着手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时间表。

立案调查阿里的风波还未平息,2021年新年刚过,拼多多一名1998年出生的员工因为加班猝死,又引发了一场关于劳资关系的舆情。紧接下来的几天,上海市长宁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宣布介入调查拼多多的劳动用工情况,新华社将此评论为“畸形加班文化之痛”,呼吁“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回头看,所有的细节都在暗示着风起幡动,历史换了一个方向,一路疾驰而去。

仔细想想,所谓“历史”,不过是后知后觉地叙事罢了。在历史的当下,我们都只能模糊地感知到青蘋之末的微微颤动:对于中国的数字平台来说,逐草而居、尚武好斗的游牧文明时代正在接近尾声,而安土重迁、讲究秩序的农耕文明时代正在匆匆赶来的路上。

大洋彼岸的蝴蝶翅膀:马斯克、特朗普

2021年的第二周,短暂的新年宁静被打破。1月7日,受益于拜登政府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坚定立场,特斯拉开盘即大涨,市值突破7770亿美元。一夜之间,“火星人”马斯克身家暴升至1850亿美元,取代贝佐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和老成持重的巴菲特、主流精英的比尔•盖茨比起来,马斯克的财富登顶之路显得颇为戏剧化:30岁成为亿万富翁后,因为在特斯拉、太阳城(SolarCity)、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Neuralink(脑机接口)等新科技企业上的全线投入,几乎挣扎在破产边缘,之后因为企业估值上涨又跻身全球富豪前50人榜单。直到2020年初,马斯克集齐了七颗“龙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社会数字化进程加速;拜登上台导致新能源概念暴涨;美联储8史无前例的放水刺激需求;中国工厂落地解决了产能问题……再加上他个性天马行空,充满话题性——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一年内,特斯拉的股价飙升7倍多,马斯克的身价也暴涨1500亿美元,接连超过巴菲特、比尔•盖茨和贝佐斯,登上财富巅峰。

对于位居富豪榜单前列的这些人来说,“身家”只是数字游戏,不值得那么关注。当天马斯克自己也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说:“有什么好奇怪的,好了,回去工作吧。”但从时间维度上看,马斯克成为首富却有着不太一样的含义——特斯拉是全世界被做空最多的股票之一,也是被散户讨论最多、股民年龄结构最年轻的股票之一。在著名的华尔街赌局论坛上,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拥趸基本由40岁以下的Y世代和20岁出头的Z世代构成。在他们眼里,“马斯克”不是一个纯粹具象的人,而是这个时代数字技术理想主义的图腾;他象征着“颠覆式破坏创新”和“规则秩序彻底重构”;他代表着数字社会的新势力,也承载着星际生存的另类理想;他是破坏和荡涤,也是拓荒和重建——这样一个“叛逆者”被加冕为主流财富世界的王者,意味着关于价值、资产、财富的很多认知以及规律和原则都正在被改变。

一位Y世代投资人就曾跟我说:“他(马斯克)对我影响很大,包括该以什么样的一个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该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我现在踏踏实实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引领发展。”在为本书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的“00后”则兴奋得直搓手:“特斯拉前景如何我不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但成败也无所谓。作为一个理工男,SpaceX这样的公司真是让人没法不激动、不喜欢。”

马斯克在加州改写全球财富榜单的同时,即将卸任的特朗普也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创造了美国新历史。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召开认证大选结果的联席会议。为此,特朗普从1月4日就开始在推特上邀请支持者6日到华盛顿参加“拯救美国大游行”。两天内,数以万计的特朗普拥建从四面八方会聚到国会大厦前。1月6日下午,特朗普激情演讲,称拜登从自己手里“偷走了选票”,指责选举系统是一个“腐败的制度”,“美国正在被摧毁,(我们)决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发生,决不能退步,必须继续斗争下去”。情绪激动的示威游行队伍旋即开往国会山,并变得越来越躁动和暴力。示威者带着武器,高喊口号,砸碎门窗,攻破了国会大厦。议员们被逼钻到桌子底下,匍匐在地,四下逃散。示威者在国会大厦里肆意打砸。网上有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一名胡子拉磕的中年男子带着电击棒闯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办公室,得意扬扬地将脚翘在办公桌上留影纪念。

混战持续了数小时,导致6人死亡,包括1名警察和1名退役女军人。副总统彭斯决定调用国民警卫队入场镇压。当晚6点,华盛顿开始实施紧急宵禁。我同学从现场发回了照片,荷枪实弹的士兵、彪悍的军车、刺眼的灯光、空荡荡的街道、紧张肃杀的气氛,场面之魔幻堪比好莱坞大片。

这一幕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自1814年英国人在英美战争期间纵火焚烧华盛顿以来,这是200年间国会大厦首次被占领、攻击和破坏。记得当天清早我睁开眼,手机屏幕上漫天都是火光、烟幕弹、枪战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样,面对那些满目狼藉、混乱不堪的照片,很难说得清当时的复杂感受——大概是瞠目结舌又百感交集吧。在这一天之前,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暴乱、纵火、打砸抢、宵禁……这些熟悉又陌生、刺耳又遥远的词语会被用来描述美国,没有想过民主和民粹中间的那条界限是如此模糊和脆弱。

就在那一刻,我隐约感到,2020年曾说过的“2020年疫情让分化的冰山加速断裂驶来”正在变成现实。那些曾蛰伏于冻土之下的病毒、细菌,也在逐渐升高的温度中蠢蠢欲动。

1月7日,当地时间凌晨3点多,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完成了选举人团票认证,拜登以306票的多数票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同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决定,为了保证权力的正常交接,在1月21日拜登宣誓就职之前,将增派2万多名国民警卫队。“迷彩服”和装甲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国会山,街上很快恢复了秩序,人群熙熙攘攘,看上去一切如常。

但是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汹涌,真正的伤口还在暗里被撕裂放大。1月7日,脸书9宣布,因为发布的内容威胁到合法、和平的权力交接,特朗普的社交账号将被封禁至1月20日其总统任期正式结束。第二天,推特又宣布永久封禁特朗普的社交账号,理由是他的内容“有进一步煽动暴力的危险”。

这也是美国媒体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顷刻间,一个美国公民,同时也是现任总统的所有痕迹被抹得干干净净,仿佛不曾存在过。这件事让厌烦特朗普出格举动的人很“爽”,但同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不安。

其一,掌握话语权的精英层和失语的“特朗普阶层”会进一步陷入自我加强的内部循环吗?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1月6日煽动国会暴乱到1月8日被推特永久封号,两天内特朗普在推特和脸书上的粉丝数共计涨了20多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一个“消失中间层”的社会中,“特朗普阶层”的人数可能远远大于精英层的想象。但是,日趋激烈的党争让美国社会被简单粗暴的二分法裹挟,这个数字被选择性地忽略了。美国社会一直引以为豪的多元沟通机制越来越步入死地。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数字平台的权力是否已经开始超越经济层面,强势介入政治领域?从21世纪初开始,我们的生活被巨型数字平台快速渗透。数十亿人在数字平台上聚合,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和信息创造的数量之巨都前所未有。为了实现“精准商业”的目的,平台算法创造了信息的“过滤气泡”,这使得社会信念的塑造和摧毁都变得唾手可得——通过控制算法和数据,数字平台拥有了“企业”这种组织难以想象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在日渐对全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人类社会从政策到思想,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对此,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表达了自己的质疑:究竟是谁赋予了数字平台决定特朗普“社死”与否的权力呢?再进一步追问,随着数字社会进程的加快,当线上数字世界和线下物理世界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时候,平台作为数字世界中的“治理者”,是否会与现有的权力结构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该如何解决?

显然,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2021年初,中美两国(占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90%的市值),以风格迥异的方式开启了关于限制平台权利/权力的讨论和行动。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历史演进中的必然。

丰年好大雪:拜登就任美国总统

特朗普被数字平台禁言后,2021年1月20日,78岁的拜登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自此,属于拜登的2021年要拉开序幕了。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当选总统,拜登要应对的是一个微妙复杂的“疫后世界”,疫情控制、经济恢复、就业充分、通胀温和、社会矛盾缓和,是不可兼得的目标。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国际关系类冷战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顺利拿下两年后的中期选举,“安内”成了拜登政府政策选择上优先级最高的事项。1月15日,距离就职典礼不到一周时间,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拜登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其中包括15美元的最低时薪、数千亿美元的州政府救助、600亿美元的新冠疫苗接种和病毒筛查费用,而最惹人注目的是高达2000美元的居民现金补贴。紧接着,1月19日,被提名为财政部部长的美联储前主席耶伦表示支持拜登的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甚至进一步表示要“act big(搞点大动作)”。再加上12月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的鲍威尔也是一个放水毫不手软、缩表小心谨慎的超级鸽派——各种信号都表明,疫后的经济恢复是拜登政府最主要的“大政方针”之一,美国货币财政的“药”不能停、“水”不能断。

市场开始为“丰年好大雪”的瑞兆起舞:道琼斯指数一路走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攀升;连疲软已久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high(兴奋)了起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铁矿石期货价格同比上涨近50%。市场上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唯一的不和谐音符是,全球汽车厂商普遍感到焦虑。因为芯片供应不足,本田、大众、福特先后宣布2021年将大幅减产或者关停部分工厂。中国国内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也因为芯片问题开始停产。不过,在资本市场的一片景气中,这个插曲并没有引起太多波澜,市场普遍认为它不会持续太久或者不会兑现到业绩中。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插曲会在水大浪大的疫后世界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丰年好大雪”之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通胀问题将成为2021年的主要“曲目”。

2021年的一切暴风骤雨,早在冬天已经伏脉于山林。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浸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间,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1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