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财富报告》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香帅财富报告》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作者:香帅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持续20年的写作计划。每年写一本,本书是第2本。

 

我会陪着这段历史,陪着这个国家,陪着每一个普通人,一起成长20年。

 

这是一个分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城市、国家、行业、企业的增长都在头部化,劳动力市场在极化,收入和财富的增长在向精英阶层倾斜……翻开这本书,你会看到:

 

分化趋势背后的内在逻辑规律;

 

不同行业和城市的普通人在不同选择下的不同人生轨迹;

 

该如何选择学校、专业、职业;

 

未来资产价格会是怎么样的趋势;

 

金融资产投资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去;

 

这个时代和每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的财富选择,你在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这不是一本充满专业术语的财富报告,而是普通人都能用起来的,实现人生跃迁的指南。

 

这更是分化大时代下个体的财富选择之路。

 

2020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和世界处在同一频道里,世界的所有伤口都会在我们的身体上呈现。

 

从2月到8月,我和团队在数据、文献和十多个城市上百位各行业、各阶层的访谈者中来回穿梭,思考。9月整理出40多万字的资料,将各个章节的内容做了基本安排,决定从“分化”这个现实动笔,一直写到“选择”—这也是个研究者在困惑挣扎之后的“选择”,在分化的国家、城市、职业、行业、资产世界里,去挖掘那些内在的逻辑规律,并将它们呈现出来。

 

——世界分化的基本驱动力是什么?中国的分化有没有自己的特征和趋势?

 

——如果数字化造就了一个分化的“摩登时代”,那有没有路径能帮助我们推开世界的门?

 

——如果金融深化的负利率时代造就了一个分化的、高波动的资本市场,那有没有路径可以趋利避害?

 

欲知更多,敬请阅读原书。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关于城市、户口、房子和文凭的事

“香帅财富基因调查”的结果,就像“刘春飞和刘春雨”故事的数据版。参加调研的两万多人的平均年龄是35.3岁。实际上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在31—40岁之间,刘春飞和刘春雨也正好处在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容不得不拼,事业、财富、家庭分化的路径已经开始变得明显。

和我们之前估算的接近,财富排在前10%的家庭的总资产(包括房产、存款、股票等投资品)在1200万左右,其中房产平均900多万,金融资产200多万——按照这个标准,农村娃刘春飞已经迈人了前10%家庭的行列,也就是俗称的精英层行列;排在中间50%—90%的家庭的总资产是400多万;后10%的家庭的资产则只有11万。一头一尾两个群体的资产差距是100多倍4。而刘春飞的弟弟刘春雨,大概处在后1/4的位置上。

母所生的同胞两兄弟,短短20年后,财富相差几十倍。这听上去像一个“教育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但如果仔细追本溯源下去就会发现,故事的真实版本要复杂得多。

从数据上看,户口的不同种类是造成家庭财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家庭财富相差3倍。而城市家庭财富随着城市规模的缩小呈现出单调下降的趋势:京沪户口家庭财富平均值是794万,广深户口家庭财富平均值是619万,包括成都、南京、武汉在内的二线核心城市户口家庭财富平均值约为337万。5这意味着,一般来说,拥有“京沪户口”的家庭,财富水平就会处在前20%的位置,农村户口的家庭,财富水平自然会进入后30%的行列。

这样的数据很容易解读出“我命由天不由我”的悲伤剧情。但如果仔细审视,我们会发现数字里藏着关于“城市和房产选择”的许多细节。

数据显示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81%左右,学界业界各种口径调研也都将房产占家庭财富70%左右作为基本共识。6考虑到房产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这样的超大比重,基本可以断定,上面的“户口溢价”是不同城市的房价差距,以及城市房价与农村宅基地价格的差价导致的。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线城市户口,却没有或者没有能力购买一线城市的房产,平均而言,他(她)的家庭财富会下降557万。反之,一个农村户口的人如果购买了二线核心以上城市的房产,他(她)的家庭财富则迅速上升到441万,比其他农村户口家庭高出3倍。同样的,选择大城市的人群,财富水平也更高。一个三线及以下城市户口的人,如果在一二线城市定居,那么平均财富水平为378万,如果他到四线及以下城市定居,财富水平会降至236万元。

那教育有什么作用吗?有的,教育可以改变户口属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硕士博士是进入大城市的敲门砖。数据告诉我们,硕博人口拥有一线城市户口的比例是35%,如果是985大学的硕士博士,这个比例可以上升到45.7%。而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的这个比例是5.2%。与此相反,农村户口人群中,硕士博士比例不足3%,而本科以下人口中,农村户口人群占了几乎一半。

换句话说,教育确实改变命运,但是通过改变户口属性,以及城市和房产的选择来实现。比如说一线城市的学历溢价就更高。2020年疫情中清华北大毕业生的收入损失仅有0.4%,而非985、211毕业生的收入损失则达到5.6%;但是,到了三线城市,这一规律消失甚至反转,回到三线城市的清华北大毕业生收入损失达到6.3%,与非985、211毕业生的6.6%基本持平。同时,在二线核心及以上城市买房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平均财富水平达到932万,而没买房的或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平均财富水平仅为384万。这意味着,一个人一旦在城市和房产的决策上没有顺势而为、顺水推舟,教育的财富溢价就会被消耗大半。

站在2020年,回看前面30年,中国家庭财富版图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城市”。城市化是中国财富增长的方舟,城市分化是财富大面积分化的起点。教育是实现财富重新分配的路径,其中户口是钥匙,房产是载体。翻译成有行动指南意义的大白话就是:一个中国人的财富方程式是——所在城市越大越好,买房越早越好,学历越高越好,如果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那就加个根号。7

教育和户口,城市和房产,每一步的选择和被选择都指向不同的路径。

选择: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

2020年疫情后,这些财富增长和分化的路径大概率不会有太多变化,但是出现了新的细节,每个细节都指向选择的机会。

第一个选择叫作“书中自有黄金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古老的谚语总是以新的模样出现在时间的河流里。数据显示,教育是财富的减震器。教育程度越高,疫情中收入受到的负向影响越小: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收人平均减少15%,1/3的人反映失业或者收人大幅下降;而硕博学位的受访者收入平均减少2.9%,仅有6%的受访者工作受到较大冲击。而且,名校毕业生的收人损失更小,清华北大毕业生和其他985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损失分别是1%和1.6%,211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损失则是3.8%。

医疗行业、互联网行业、学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是疫情中最抗冲击的行业。在互联网行业内部,疫情期间学历和工资上涨概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硕博学位的互联网从业者中有33%的人工资增加了,这一比例在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的互联网从业者中下降了一大半。即使在分化较为严重的制造业,疫情期间博土学位从业者工资平均还增长了6.2%,而高中/中专/技校毕业从业者的收入则下降10.3%。

高学历的溢价,一定程度上是由进入体制内和选择大城市等因素解释的。在博士受访者中,有56.6%的人进入了体制内的部门,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仅有2.19%;博士人群中有47%生活在了一线城市,而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比例不到20%——这些数据,很好地解释了疫情后的很多经济现象。比如说城市房价的分化上涨,二手房的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前3季度,北上广深杭成六大城市房价平均涨幅7.3%,中小城市平均涨幅只有1.3%。还有国考一片火热,超过150万人报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万余人。

但是,要注意一个现象,在职业选择上,“体制内”虽然显示了高度的稳定性,但是和金融资产“风险一收益”匹配的原则吻合,体制内的从业者财富水平处于排名的中间层。政府、党群、机关、社会团体就业者的平均财富是383万,而医疗行业、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平均财富均超过了400万。金融行业体制外就业者平均财富更高达488万。在大城市,这一现象更显著。例如,硕博人群中,一线城市体制外金融行业与党政机关就业者的财富水平之比为1.24∶ 1。而在三线城市,这两个行业财富之比下降至1.18:1。这也意味着,在大城市的市场上打拼,更容易实现财富跃迁。

第二个选择叫作“位置决定命运”。在2019年的财富报告中,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人所站的位置决定了他的生产效率、收入以及福祉。8人们投入到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多个生产要素,其实都是与城市、区位密切绑定的。能拥有这些地方的房产固然很好,但是即使暂时不能拥有房产,这个“位置”也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我们看到“所在的位置”是一个人工作收入受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位置越好的区县,工作受损的比例越低。所谓位置越好,指的是区县的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综合指标好。我们基于这三大维度,用14个细分小项测算了各个区县的综合得分,据此来判断位置好坏。比如人口维度考虑了区县的人口密度、人口平均学历、外来人口占比等指标,基础设施维度考虑了区县的商圈、医院、学校、金融机构等基础设施数量及便利度。在受访的人群中,位置越好的区县的人,疫情之下工作受损的比例越低。同样在一线城市,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静安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这些区县的人群,大约有20%的人工作受损;而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嘉定区,北京市顺义区、通州区这些区县的人群,则有超过40%的人工作不同程度受损。“位置”的选择是工作和收入的核心变量,而且更会影响到未来的路径。

即使对于农村户口和低学历人群,位置的选择仍然至关重要。2020年,在低收人农村户口群体的工作和收入普遍受损的情况下,一些综合得分高、位置好的区县,反而因为相当的人口和市场规模、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精细的城市管理等,让低收入农村户口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少——在厦门市思明区、郑州市中原区、宁波市酇州区、武汉市洪山区、佛山市南海区、温州市鹿城区等这些二三线城市中的“优秀”区县中,农村户口人群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抗风险能力,处在这些位置的农村户口人群中,不仅收入受损人群占比更低,收入增长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第三个选择叫作“金融认知溢价”。2020年疫情后家庭财富变化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就是“金融投资”。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低收人群体动用存款消费,高收入群体则动用存款买房产和配置基金。2020年前3季度,资产规模前10%的人群中,超过20%的人取存款买房,57%的人增配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而资产规模最低的10%的人群却刚好相反,接近70%的大多数人动用了存款用于生活消费。这个举动的结果是,超过40%的高金融资产家庭房产和股票双升值,家庭财富平均增长超过40万元。中等资产家庭通过房产或者股票升值获得的财富增长比例大约为63%,平均增长了近12万,而低资产家庭则几乎没有能从资产价格上涨中受益。

但信息时代的一个优势是,学校不是教育和认知的唯一出口,而认知在金融投资中占有相当的影响力。比如说,对金融信息极其关注的群体,平均资产规模为524.6万,而不关注的群体资产规模只有207.4万,相差了317.2万。即使在控制了学历、行业等各种因素后,“金融知识”和“金融认知”仍然在投资回报上有显著作用:对金融信息极其关注的群体,今年投资收入提高了7.2%,而不关注、很少关注的群体,今年投资收人分别下降了4.9%和5.5%。

2020年1—9月,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有房一族今年房子平均增值了8.08万。70个代表性城市中46城上涨,平均涨幅4.7%。9中国市场上7805只基金(非货币和非QDII基金)的平均回报为18.65%,绝大部分基金回报为正,其中63%的基金回报超过5%。

换言之,不管你现在的家庭财富处于前10%还是后10%,不管你是工人、农民还是公务员、企业主,不管你是制造业还是IT行业,2020年假如你投资了基金市场,还持有了部分城市的房子,那你今年大概率会获得不错的资本性增值收入。即使自身没有从事高增速、高成长、高知识密度的行业,但仍然有机会投资于这些行业的头部公司,让专业人员帮助你进行投资,共享创新前沿的增长红利。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金融投资上,学历不等于认知。对于非专业普通人来说,除了像传说中的神兽一样缥缈的民间股神外,其实大家投基金、投房子的业绩都差不多。虽然我们前面反复提及教育水平能够提高劳动性收人,增加收入的抗冲击能力,但教育水平对于投资业绩的贡献率真的微乎其微——我们调研的持有10万—50万市值的股票及基金的人群中,硕博人群的投资业绩整体不如本科人群。持有200万—500万市值的股票及基金的人群中,博士人群的投资业绩最差。我身边北大的一个经济学博土就是其中典型——2019年因为工作出色拿到100万的年终奖,居然在2020年的股票市场一把梭,亏了一半。

 

是啊,生活就像一个通关游戏。尤其在这样一个充满困惑的历史大背景下,每次升级都会开启更多的“Hard模式”。但是我们仍然会继续前行。

有时候想想,一个人的命运就像金融资产,一部分收益来自国家和历史的系统性风险,另一部分收益一定来自个人选择的个体性风险。按照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定价效率越高,市场越有效,个体性风险带来的收益应该更高。个人选择始终是我们自己命运的钥匙。

如果国家的命题在于是否继续保持增长,是否能将增长的果实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实现效率和公平、增长和分配之间的平衡;那么个人的命题则是在于是否能在城市、专业、行业、资产的选择上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同时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2020年,不是历史的变量,而是历史的加速器,是分化的冰山浮出水面的拐点。但分化只是我们的起点,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从社会、职业、企业发展、资产价格和投资方向的分化路径出发,去寻找选择的机会。

所以,这不是一本关于分化的书,这是一本在分化时代如何选择的书。

疫情下的伤口

2020年3月28日,美国东部时间16点50分,《怪物史莱克》和《功夫熊猫》的缔造者、91亿美元身价的梦工厂创始人大卫·格芬(David Geffen)在Instagram(照片墙,脸书旗下社交应用)上晒出一张自己躺在价值上亿美金的私人游艇,在加勒比海上沐浴夕阳余晖的照片,并且不无矫情地表示:“为了躲避这病毒,我在格林纳丁斯11隔离,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全。”这张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适。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梅根·麦凯恩(Meghan McCain)更是直接发文狠批格芬,直言他的天价财产不如捐款给前线医务人员来得更有意义。众怒之下,格芬不得已删除了这条动态。

图片可以删除,但现实却无法简单按下删除键。

与格芬的游艇隔离秀差不多同一时间,洛杉矶的街头、纽约的地铁、圣地亚哥的停车场里,涌入了大量在疫情中失去工作的中低收入者——这些普通的清洁工、保安、秘书、优步司机,甚至还包括教师和电脑工程师,因为破产或者无法支付房租而加入了“无家可归者”(homeless)的行列。

这不是好莱坞剧情,而是2020年美国的现实一幕。实际上,这样的一幕幕,在世界各地已经频繁上演很久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将更多的冰山一角推出了水面而已。

这些年全球贫富分化的程度在快速上升。以美国为例,1978—2019年的30多年间,富人的财富不断膨胀,顶部1%的富豪的财富占比从21%上升到37%,前10%富人的财富占比从63%上升到71%。而中下阶层的财富却在缩水,高于财富中位数的中产阶级(财富分位数10%—50%)的财富占比在1985年达到巅峰(37.4%)之后开始持续下行。到2008年,这个数值首次跌破30%,之后继续下滑到22%—1/4个世纪的时间,美国中产财富占比缩水四成。分位数后50%穷人的财富占比则从3%一直下行到零附近。

一场新冠疫情,将“分化”这个21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伤口给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美国是其中的典型:收入、财富、阶层、职业、城市、人群,甚至社区,都在急速的分化中。铁锈区和阳光地带的对立,百万薪资千万股权和最低时薪的差距,华尔街和巴尔的摩废弃冶炼厂的对峙,上东区铂金包和皇后区街头海洛因之间地狱天堂的一线之隔……这些无不告诉我们,被视为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象征的纺锤形社会(指高收人和低收入者较少,中等收人者占大多数的社会结构)已经在分崩离析,岁月静好的“中产阶级”正处在被快速极化的过程中:一个受过教育的勤奋的年轻人,要么拼尽全力上升到少数的“精英圈”,要么做一个在剃刀边缘颤颤巍巍生活的“有产阶级”。

2019年德国之声拍摄的纪录片《美国穷人》12中,有一个叫埃里克的无家可归者。和大多数人对无家可归者“懒惰”“瘾君子”的刻板印象不同,就在4年前,这个有着一张典型斯拉夫人面孔的中年男人还是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年薪8万多的电脑工程师,但是一场意外的烧伤,将这“体面的生活”也烧毁了。昂贵的治疗费用很快耗尽了他的积蓄。雪上加霜的是,他心脏也出了问题。依靠失业补贴挨了半年后,53岁的埃里克终于破产,成为圣地亚哥一个停车场的“住客”,每晚等着免费的比萨果腹。

像埃里克这样的“脆弱中产”不是特例。2018年5月美联储的报告显示,当面临一笔400美元(约合2800人民币)的额外开支时,每100个美国成年人中,40个会有支付困难,这其中还有12个则根本没有支付能力。当被问到“您家的现金和存款能够维持多久的家庭开销”时,中等收入家庭给出的平均时间是“3个星期”,而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时间是“3天”。

实际上过去十多年,美国财富版图就是“底层沉没,中层消失,上层微涨,顶层膨胀”的局面。包括巴菲特、扎克伯格等在内的1%的富豪是这几十年美国财富分配中的最大赢家,律师、医生等前10%的精英层也颇为受益,其余90%的美国人,并没有能从“金融梦”和“科技梦”中获益太多。

美国不是特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英国、法国,还是发展中的印度、俄罗斯,各大经济体富人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都在上升。13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俄罗斯的财富差距最为夸张:前10%的人口占据了全国财富的71%,其中前1%的超级富豪的财富占比超过43%。换句话说,俄罗斯1%的人占有了

全社会近一半的财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3706在茁国 日本、韩国则是20%—25%左右。

从2010年开始,“不平等”(inequality)一词的谷歌搜索频率在以10%的速度逐年上升,这绝不是简单的搜索次数增加,亿万次搜索背后的愤怒、焦虑是最近这十多年全球无数社会事件的根源。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到英国的脱欧,从法国的“黄马甲”,到智利的街头抗议,到加泰罗尼亚的动乱,再到特朗普2016年出人意料的胜选,或多或少都是这种情绪的应激反应。

分化和不平等的冰山,早已在海水下蛰伏,随时准备浮出水面。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