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书分享日本侘寂作者:大西克礼Epubooks电子书分享每天一本epub电子书

  日本侘寂epub-pdf-mobi-txt-azw3 - Epubooks.top

書名:日本侘寂

格式:EPUB/MOBI/AZW3

標簽:日本 文化



內容簡介:


侘——在陰暗處照亮美

寂——從破滅中尋找真

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學的全部

*

“侘寂”(wabi sabi),一個理解日本文化與日常的關鍵詞。“侘”源於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黯然枯寂,歲月洗練後的古雅、簡樸、收斂與粗糙;“寂”見於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的妙趣作品:吟詠 蒼古,帶著“余裕”的態度自由遊走於日常生活間。侘寂,正是從俳句到茶道,從藝術理念到生命意識的獨特日本美學。

本書收錄大西克禮研究“侘寂”的美學開山之作,運用西方哲學思辨方法,創新性地闡釋日本文化內核,賦予它以現代性,是一部重新認識與感受美的藝術經典;同時特別收錄松尾芭蕉及古典俳人的創作心得與審美理念,還原歷史語境,便於對照閱讀。

作者簡介:


大西克禮(1888—1959)

日本現代美學大師,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畢業,1930年後開始於東京帝國大學擔任美學教職,致力於美學、藝術學研究與哲學著作翻譯。譯有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著有《美學原論》《現代美學的問題》《幽玄與物哀》《東洋的藝術精神》等,為日本學院派美學的確立者暨代表人物。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网盘密码1122



=======================================================

部分摘錄:


“侘”是優美之心

“侘寂”這個概念,不僅內涵極為復雜深奧,而且單純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其語源關系也特別復雜。為方便起見,我打算把其在俳句與茶道等特殊藝術領域中的內涵嬗變及其用例的分析,放到全書最後去講,在此,先探討它原本的語言學上的含義。

當然,作為審美範疇,在美學的立場上加以研究的不僅僅是它的語言學問題,必須以特定的藝術領域作為歷史背景,既要探討它在語言學上的自然發生的過程,還要考察它在一般藝術領域作為廣義的“美”,或者特殊的“美”的概括,如何演變為一個特定藝術領域中的中心概念或理想概念,如何發揮它對藝術創作的指導功能。

雖然我們在研究中常常需要不斷地從普通的語言問題出發,考察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語義。然而,更重要的還是要將這些概念分別置於藝術世界中,考察它們作為一種藝術術語,是怎樣被變形、被特殊化的。因而,當把它們作為審美範疇加以考察、加以解釋的時候,某一概念的終極含義與這個概念作為普通詞語使用時的一般含義多少會有一些偏離,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西方,例如德語中的Erhabene[1]或Humor[2]之類的詞語,就有這樣的情況。俳句與茶道,無論是作為一種藝術,還是作為一種趣味生活方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正因為如此,“寂”或“侘”這樣的審美概念,也有著非常獨特的審美內涵。

關於“寂”或“侘”的概念,我認為,在上述的一般語義與俳句茶道中的特殊語義之間,有一種分析性意義與綜合性意義的差別。因而,對這兩個概念特別是“寂”而言,在其語源或接近於語源的原初詞義中,就已經有了多義性。在語音上也有同音或類似的詞,而含義上卻頗為不同,甚至讓人感覺簡直是另外一個詞。這些都是我們在對“寂”這個概念加以考察時所必須特別加以註意的。對“寂”的不同語義加以考察,就會發現那些在某種程度上各自獨立的要素,到了俳句和茶道中,作為一個特殊概念,在審美意義上又被綜合統一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其原初的詞義在後來不斷轉化、擴大或者被限定,與原初詞義有本質不同的詞義便由同音詞保持下來,又以特殊的審美意識將其作為一種完整概念而被綜合。

現在,我們嘗試以《大言海》為根據加以考察。從《大言海》中可以看出,以“寂”為詞根的三個詞,即“さび”“さびる”“さぶ”,從詞源上可以分為兩個,一是“荒ぶ”(さぶ),二是“然帶ぶ”(おさぶ)。而從“荒”的詞源中,又分化出了種種不同的意味。

首先,關於“荒ぶ”,《大言海》的解釋:“活用雖有不同,但與‘冷む’相通,有‘不楽’(さぶし)之意。《萬葉集》卷二第三十九,長歌,有‘心不楽暮し’(うらさびし)一語,意為‘煞風景’,後世的‘さびれる’(衰微)是該詞的變形。”並且舉出了《萬葉集》和《玉葉集》中的和歌為例[3],其中的“荒ぶ”都是“荒涼”的意思。這個“荒ぶ”被活用為形容詞的時候,就是“さぶし”(不楽)。《大言海》接著解釋:“在此基礎上轉意,就是‘寂寥’(さびし),進而再轉意,則有‘寒し’(さぶし)。”當表現“不楽”這樣一種主觀感情時,《大言海》舉出了《萬葉集》中的兩首例歌[4]。《大言海》對使用“淋”字作詞幹的“淋びし”的解釋是“靜寂、冷清(與熱鬧相反)……寂寥、寂寞”,並舉出了《源氏物語》中的一句話,還有西行的一首和歌為例[5]。這似乎是對主觀性的“不楽”相對而言的客觀性意味的解釋。

“さび”“さびる”“さぶ”還具有分別使用漢字“宿”“老”“古”“舊”作詞幹的“陳舊”“古老”“飽經滄桑”之類的意思。對此,《大言海》舉出了伊勢大輔的和歌和《平家物語》中的句子為例[6],並補充說明:“這也是茶道中的‘閑寂’之意。”《大言海》對這個意義上的動詞“さびる”的解釋:①古舊而帶意趣,古色古香、古雅;②幽靜而有情趣,閑寂,並援引了《倭訓刊》中的一句話:“寂(さび),訓為‘宿’字,所謂寂寥猿聲是也。”在這個意義的“(寂)さび”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的熟語,如“さび浪人(流浪武士)”“宿月毛(さびつきげ)(鐵銹紅的馬毛色)”等。俳句中的“さび(寂)”,則舉了芭蕉的《古池》為例,此外還有歌謠、故事、尺八等用來形容音聲的“寂(さび)”。

以上《大言海》的解釋從語言學的角度看大致是正確的。即便語源相同,但“不楽”“寂寥”之類的語義與“宿”“老”“古”之類的語義,其間是有本質區別的。以“荒ぶ”(さぶ)為基礎,還派生出了“錆ぶ”這個動詞,這個詞是金屬表面生銹的意思,盡管和其他含義有根本上的關聯,但作為一個表現具體現象的詞,它與上述幾個相關概念之間還是有著明顯的不同。特別是“錆び”與“寂び”之間,簡直就像兩個不相幹的詞。

其次,從上述的“荒ぶ”(さぶ)派生出來的詞,還有在意義上雖然似乎完全不相及,但發音卻相同的“さぶ”。根據《大言海》上的解釋,其中的一個“さぶ”是“然帶ぶ”(おさぶ)的約音[7]。這個同音異義詞,從用法上看,與上述的“さび”“さびる”等詞,在含義上有著必然的本質關聯。例如,“神さび(變得神聖)”“翁さび(變老)”“秋さび(有秋意)”等名詞或動詞,如今,這些詞往往寫作“神寂び”“秋寂び”而被使用。查閱辭書,與此類似被看作是約音的詞,還有“都び(みやび)”“鄙び(ひなび)”,分別是“都帶び”“鄙帶び”的約音。這個意義上的“さぶ”,例如“翁さぶ”“をとめさぶ”之類,都是與其他的詞組合為一個熟語,意思是“帶有……樣子”。例如,“翁さぶ”意即“帶有老翁的樣子”,“少女さぶ”意即“帶有少女的樣子”。“うまびどさぶ”(美人さぶ)也是一樣。《萬葉集》中的“人說真像個美人”[8]“船出難波灣,看見神秘的伊駒高嶺,生起了雲煙”[9],分別使用了“うまびどさぶ”“神さぶ”兩個詞。“秋さび”的用例雖然沒有舉出,但以此類推,其用法也是同樣的,可見這些詞中的“さび”這一詞素,原本都是從“然帶ぶ”(おさぶ)中派生出來的。“をとめさぶ”的用例則見於《萬葉集》中的一首長歌[10],“をとめさび”的用例也見於《萬葉集》[11]。

我對語源本來沒有專門的研究,但我還是認為,從這些用例似乎可以證明,這個意義上的“さび”“さぶ”都是“然帶ぶ”(おさぶ)的約音。語源的問題暫且不論,見於《萬葉集》的古語“をとめさび”“をとこさび”“うまびとさび”之類的詞,後世都不再使用了,而相比之下,“翁さび”“神さび”“秋さび”等詞,在後世卻較多地被人使用,這是一個明顯的事實。我覺得,將前後兩者聯系起來看,它們之間的聯系並不是偶然的。在後者的用法中,“さび”“さぶ”這樣的詞,與上文中所說的“寂びし”,或者帶有“老”“宿”意味的“さび”“さぶ”,其意義內涵是一脈相通的。《千載集》有一首和歌曰:“今天早上,白菊花上覆白霜,看上去像一個老翁。”[12]這裏的“翁さび”(像一個老翁)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顯然是從“然帶ぶ”中派生出來的,但從這個詞表現出的感情乃至所傳達的氛圍來看,它與表示“古老”“寂然”等意味的“さび”,無論如何是相通的。關於“神さぶ”這個詞,《大言海》是這樣解釋的:①古老、尊貴、神聖;②飽經歲月;③老到。然後,作為釋義②的例句,舉出了《源氏物語·朝顏》中的一段話“飽經歲月滄桑(かみさびにける年月)”,《源氏物語·若菜下》中的一段話“琵琶技巧已經頗為高超,常年堅持練習(かみさびにたる手づたひ年月),聽上去清幽優美”,又引《榮華物語》中的一句話“陰陽師們清朗、威嚴,都是一些飽經世故滄桑(神かみさびし)的人”。作為第③條含義的例文,引用了《萬葉集》“長在石頭上的神杉,蒼勁枯老(神佐備て)”,還有《宇津保物語》中的“看上去是一個年邁的(かみさびたる)老者”等。②和③本是兩個不同的詞,因同音且用法也相類似,兩個詞的意義看上去自然就交匯在了一起。至於“秋さび”這個詞則是近世以來的用語,“秋”與“さびる”組合,就是“像秋天一樣寂寥”的意思,那麽,兩個詞在根本上就合二為一了。

以上以《大言海》的釋義為中心,簡單地介紹了俳句以外的“寂”的用例,此外本來不必再多說了。但這裏還要從另一個方面再添一蛇足,那就是和歌方面的用例。在和歌判詞中,在形容歌姿的時候,也常常使用“寂”這個詞。在歌學中,這個詞或許含有特殊的審美意味,因而嚴格來說,它不是一個普通的用詞,不過這裏只是順便提一下,以便為後文的論述作參考。例如,在《禦裳濯河歌合》中有一組和歌,左歌是“九月殘月月影深,裾之原上無鹿蹤”;右歌是“賞月時曾定姻緣,故鄉人今宵淚濕袖”。俊成卿對左歌的判詞是“《裾之原》一首,心深,姿寂”。另一組歌,左歌是“秋夜螢火蟲,隱約遠飛去”;右歌是“秋風淒厲中,山間松樹挺”。俊成卿的判詞是“左右兩首,歌姿皆寂,用詞聽之有趣”。又,在《慈照院殿禦自歌合》中有一組歌,左歌是“佐保川深,三笠山高,對神靈起誓”;右歌是“從神代留存下的,住吉老松,樹梢仍在經風吹”。俊成的判詞是“右歌雲‘樹梢仍在經風吹’,高聳、寂寥、搖曳之狀,栩栩如生”。這樣的例子,此外還可以找到若幹。

其次是與“寂”相近似的“わび”(侘)。它主要作為茶道的一個特殊概念而被使用,在俳句中也時常可以看到。根據《大言海》的解釋,“わび”是“うらうぶ”(心侘)之略。“侘”字,《離騷註》中的解釋:“侘,立也,傺住也,言憂思失意,住而不能前也。”具體又作了這樣的解釋:①失誌、絕望、落魄,悲觀度日、束手無策,窘迫、煩憂;②悲傷、茫然、沮喪;③寂寞、無助、無聊度日;④憂心忡忡、困惑、痛苦思念;⑤零落、無奈;⑥困難、為難;⑦離群索居、遠離塵囂。[13]其中,①~⑥條是一般語義,其語義實則大同小異,並沒有特別值得我們註意的。最後的第⑦條含義則是從以上含義中轉化引申出來的特殊意味。關於名詞形的“わび”,《大言海》的解釋是①痛苦、煩憂;②以閑居為樂,轉指閑居的處所;③雅致、樸素、寂、閑寂三種含義。其中第③條含義,則引用了芭蕉的一段話來作說明:“梅花之侘、櫻花之興,應時而開,也令人有新異之感。”這裏,第②③條含義是從基本義中引申出來的特殊用法,而第③條,作為客觀的美的賓詞,與“寂”的含義幾乎一致。

以上,我們對“寂”與“侘”在語言學上的類緣關系,及其在俳句、茶道中的特殊意義與運用,作了大體的概觀,這是我們進一步研究審美範疇“寂”及其內涵的必要準備。在以上介紹的辭書的釋義中,有一些已經涉及了審美範疇的問題,但反過來看,俳人、茶人在其文章中所使用的這些詞未必都具有特定的審美內涵,有時候只是在極為通常的意義上使用的。我們要知道,對該詞所使用的不同場合加以嚴格區分是相當困難的。這兩個概念含有審美判斷的意味,在俳句和茶道這一特殊的藝術與趣味生活的領域裏,大致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在狹義上,“寂”與“侘”是對客觀審美對象的審美性格加以規定的概念;第二,在廣義上使用,把重點置於主觀的精神領域,是俳句與茶道趣味的主導概念,或者說是藝術生活中的一種理想概念。在第一種情況下,這兩個概念的含義由俳句、茶道的特殊趣味或審美意識所賦予,它們與俳句、茶道的關系如影隨形,但其核心含義還是接近於普通語義。而在第二種場合中,這兩個概念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有發展,由此形成了微妙不可言說的含義。

先說第一種情況。芭蕉的文集中,在第一意義上使用的“寂”與“侘”並不多見。據我管見所及,在《田舍句合》的第十九卷中有兩首俳句,左歌是“晚秋陣雨在我晾衣服的地方,畫出了一棵瘦松的圖案”;右歌是“蝸牛的空殼,都快變成風箏了”。對這兩首俳句,芭蕉的判詞是“《和歌三體》有言:秋冬之歌細硬而枯幹,《晚秋陣雨瘦松》一首,寂也;《蝸牛空殼》一首,亦寂也。然硬要論高下優劣,則以右為上”。上文已經說過,《大言海》在解釋“侘”的特殊用法的時候,舉出了芭蕉的“梅花之侘、櫻花之興”一句,這句話出自《續之原句合》結尾處的一段文字,但這不能直接作為“寂”的用例。芭蕉那首有名的“寂靜啊,蟬聲滲入青巖裏”所表現的情景,在《奧州小道》中有如下描寫:“巖石層疊而為山,松柏歷經歲月,土石飽經風雨,長滿青苔的巖石上建有一個小院落,門扉緊閉,悄然無聲。沿著溪岸,爬上巖石,參拜佛閣,漸見佳景,心地寂寞而澄明。”這樣的描寫與體驗,與上述那首“寂靜啊,蟬聲滲入青巖裏”所表現出的審美情趣,都是對“寂”概念很好的說明。

同樣地,在《奧州小道》中有一段記述深夜參拜氣比明神的文字:“神社前寂靜無聲,月光從松樹間灑落下來,仿佛在眼前鋪上了一層白砂糖。”這裏的“寂靜無聲”並非特指俳句的意味。除上述外,還沒有見到特別值得註意的例子。至於作為形容詞“寂寥”的用例,則見於芭蕉的《嵯峨日記》中的一段文字:“今日別無他人,依然寂寞,乃信筆亂寫一段,‘居喪者以悲為主,飲酒者以樂為主,憂愁而居者以愁為主,徒然而居者以徒然為主’;西行上人有雲,‘無寂寞者無憂’……余曾寫有一首俳句,曰,‘布谷鳥啊,你的啼叫,令我倍加寂寥’,此乃我獨居某寺時所吟詠也。”這裏的“寂寥”形容的乃是一種心情。

在各務支考的各種俳論著作中,屢屢使用“風雅之寂”這個詞組。這個意義上的“寂”則屬於我上文中區分出的第二種意義,指的是一種廣而深的審美內涵。不過,“寂”這個詞在支考等其他俳人的著作中,也是每每在狹義即上述的第一種意義上,作為對客觀對象的審美性格加以規定的一般性概念加以使用。例如,在《俳句十論》中,支考寫道:“……中品以上的人,口中常念雪月之‘寂’,身上常染風花之色。”在《本朝文選》所收支考的《陳情表》中有一段話說:“芭蕉翁說過,俳句有三品,言寂寞之情者,以女色、美食之樂為‘寂’者。”這裏使用的“寂”的意思與辭書上所說的那種一般意義很接近,但從俳句的角度看,這種意義上的用法多少有點特殊。此外,還有許多相關的議論,如“‘寂’與‘可笑’乃俳句之風骨”“‘可笑’乃俳句之名,‘寂’為俳句之實”“若聽不懂‘可笑’之語,眼看不到姿情之‘寂’,則……”等,在這些句子中,“寂”作為一個形容詞名詞化的概念,可以說已經很接近其嚴格意義上的“寂”的概念了。

原田曲齋在《貞享式海印錄》一書中,對“霜天旅宿中,裹著蚊帳禦寒”(近藤如行);“漂泊者如古人夜晚放飛的風箏”(芭蕉翁)這一組連歌作了評論,說:“比起身穿綢緞睡衣,做一夜美夢,莫如躲在蚊帳中禦寒;又,古人旅途勞頓,深知夜晚風箏之‘寂’,故如此唱和也。”對另一組連歌——“晚秋陣雨連綿,寒冷有所不堪,借錢搭草庵”(草壁舉白);“給暖爐添柴禾,以續先人之‘侘’”(芭蕉翁)。對此,曲齋評論道:“留守草庵中,晚秋陣雨常落,而以‘寂’為樂,遂有此句也;下句接過‘草庵’,寫火盆添柴,續古人之‘侘’,以寄托己心。……又,一個‘柴’字使晚秋陣雨中之草庵更添其‘寂’。”這裏,“寂”這個詞使用了兩次。前者寫以“寂”為樂,其含義較寬泛;後者寫晚秋陣雨之“寂”,在對象上有特別的限定,含義較狹窄。此外,該書對“風雅,乃是面目清臒的秋天”(立花北枝);“抖抖衣袖上的霜,帶著一縷菊花香”(竹內十丈)這組連歌評論道:“山路上菊花,因霜而瘦,故以風雅之寂唱和之。”對另一組連歌——“買的面餅放在那裏,都幹枯了,多可惜呀”(芭蕉翁);“還有那幹皺了的大蘿蔔呀”(林桐葉),是這麽評論的:“看到常來的茶店中作招牌用的餅幹枯了,店裏的大蘿蔔也幹皺了,於是見出‘寂’。”可以看出這裏的“寂”含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

電子書版權歸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若有違反您個人權益,請留言反饋刪除相關信息。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