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道德经学领导力》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跟道德经学领导力》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作者: 吴强

 

内容简介: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张瑞敏说,《道德经》是这些年来我反复在读的一本书。

 

白岩松说,《道德经》是我的生命之书。

 

马云说,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紧随《圣经》之后全球印刷量排名第二的世界文化名著。

 

《道德经》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道德经》只有五千字,却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

 

《道德经》——值得反复阅读的文化名著,流传千年的“智慧宝藏”。

 

本书的写作,起源于作者在2018年应私董会小组成员之邀按照一天一章的进度解读《道德经》。后来,这些解读《道德经》的文章在正和岛微信公众号上以专栏形式发表,阅读量很大,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现将相关文章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系统学习。本书分八个部分,遵循道德经81章的顺序依次阐明提升个人领导力的方式和方法,对当下身处巨变时代的企业管理者有很好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世界是一个整体,微小的变化可能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1963年指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人类因为比较,知道了好坏;因为想要更好的东西,便开始不停地折腾。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反而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了解决新的问题,反而导致了更大的问题。 世界的整体性表现为一切物质、时间和关系都相互联结,没有什么能独立存在。如何让被搅浑的水平静下来?难道是重新搅动吗?当然不是。 所谓无为,就像不去搅动一池子平静的水。不制造问题,也就不需要解决问题。不让生病的条件存在,就不会生病,也无须医治。有智慧的人善于治“未病”,最好的管理不是引入最新的管理方法,而是把工作做在“防患于未然”处。 “人”字和“为”字放在一起,就是“伪”字,“伪”就是偏离了事物的本质。过于鲜明地喜欢什么、排斥什么,会让事物失去重心,失去真实。而“真实”是领导力的基础,个人的名利并不重要,功成事遂才重要。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要无为之为、顺势而为。优秀的领导者,不要太在意是否“留下了个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要让事物按其本来规律去发展。 全世界都是“道”造出来的,但“道”从来不自满,也从来不把世界占为己有。领导者应秉持的“道”的精神在于——激活事业的生命力,而不干扰它;让事业自己成长,而不占有它;为事业赋能,而不控制它;事业成功了不自居,把知名度和公众形象留给团队成员。领导者不居功,企业的成功才能长久。 看透才能看淡,尊崇“道”的精神,按“道”的精神去生活,才能真正地养生、修身! 《道德经》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简单做人,安心做事 “人心乱了,队伍不好带呀!”这是让很多领导者头痛的问题,到底应该以什么原则去管理?如何使人“心不乱”“不争”“不盗”?解决方案就在《道德经》第3章。 “不尚贤”和“不贵难得之货”,就是不标榜和崇尚贤明,不以难得的财宝为珍贵,简单讲就是不追求名和利。“贤”字从“贝”,本身就有多财的意思,后来被人们引申为难得的人才。 老子对人的本能欲望,颇有几分宽容,在他的理想中,人们应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把小日子过得美美的就行了。 但是,如果领导者总是追求各种社会上的荣誉、职务,总爱炫耀名牌手表和限量版豪车,却要求下属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不现实。“以身作则”才是领导者影响他人的第一要务,律人先律己。 不标榜贤明,民众就没有争执之心;不珍贵难得的货品,民众就不会起偷盗之心;不炫耀值得贪恋的东西,民众就不会起惑乱之心。 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在治理组织时,会让人们内心纯净、生活富足、甘于平凡却有骨气!如果大家都是这个样子,那么少数所谓的聪明人就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治理,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领导者的喜好是被领导者行为模式的指挥棒,“楚王好细腰,而美人省食”。领导看重什么,下属就会追求、争夺什么。 也许你会问,如果人们失去了欲望,那工作谁来干?队伍怎么带?老子给出的答案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该做的事。 所谓“虚其心”,不是让人们心灵空虚,成天热衷于翻看短视频。老子所说的“虚”,是“致虚守静”的“虚”,他是要人们断妄想忧虑之心,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洁净。 “实其腹”就是使人们生活富足、填饱肚子。有人说这个社会很浮躁,为什么会浮躁?有个朋友告诉我,是因为欲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其根源在于匮乏。但如果欲望永无止境,匮乏便总也填不满。因此,“虚心”是“实腹”的前提。 “弱其志”是指使人们意志柔韧,甚至让人们胸无大志、甘于平凡。不要小看平凡,一个人愿意把平凡的工作做好,把平凡的生活过好,就很不平凡。而且,大部分人注定会一辈子平凡。如果“成功”才是人生价值的标准,那岂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失去了意义? 从字面上看,“强其骨”就是使人们骨骼强壮,东方的健康观讲“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骨强代表身体健康。骨强还有另一层含义:一个人有担当、有原则,不惧怕任何困难。我们称之为“有骨气”。 不要误以为老子提倡的是反智、愚民,其实老子提倡的是简单做人、安心做事。 佛家认为,欲望是人类一切苦难的根源。老子的观点与之类似,他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但与佛家不同的是,老子强调克制名誉、地位和财富等方面的欲望,而不是人自然的食色男女之欲。 本质上,老子对于人类的“进步论”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他看到,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充满欲望的聪明人搞出来的,所以他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没有诡诈的智巧,没有争夺的欲望,质朴诚实,这样的人其实很有福气。 在自然界中,万物生长最繁茂的地方,往往人迹罕至,这是因为人类的无为为大自然留出了安宁的环境。 领导者的“无欲无为”,能让下属变得内心宁静、生活富足、意志柔韧、身体健康且有骨气,他们能让自己平凡的生活过得真诚而自律,不沉迷于欲望。 在这样的群体中,那些投机取巧的聪明人就没有市场,他们不敢寻衅滋事,这就是所谓“智者不敢为也”。 领导者自律淡定,民众质朴富足,是非消失殆尽,这样的社会还需要领导者为如何治理担心吗?而做到这些的关键,就是领导者没有特别的偏好、主张和欲望。 领导者效法自然,以静为动、以退为进,不折腾,留出空间让民众自生、自在,这才是最高级的安民之道。 《道德经》第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多一份敬畏,才能离道更近 “道”究竟是什么?这是所有学习《道德经》的人都想弄明白的问题,但的确很难用语言说清楚。 “道”是一种规律和秩序,也是一种流动的能量,还是万物的创造者。 《道德经》共81章,其中有37章谈到了“道”,但每次的含义和所指又不尽相同。在老子看来,“道”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不虚;“道”的作用绵绵不绝、包罗万象,从来不掉链子。 任何事物都要遵循“道”。越是离“道”近,运行得越顺畅;越是离“道”远,越容易出问题。但自负的人类恰恰不相信这一点。而且,似乎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自信,对“道”的相信和敬畏就越少。 大道空虚无形,但用之不竭。深远啊!好像是万事万物的宗源。幽隐啊!隐没不见却又真实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创造的,好像它在天帝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老子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不免发出一声叹息,但还是写下了一本《道德经》,给愿意相信“道”的人们留下了一把开启“救赎之门”的钥匙。 人类是善于学习的,凡事都要搞个究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如何运作?如何演变? 老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的一部分,但结果可能让读者失望——“道”没有源头,没有终结,无法用五官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存在。 接下来,我们一句一句解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不是指从什么地方冲出来。“冲”的古字为“盅”,指器皿的中间部分,也就是虚空。“道”无色无形,它不是一种可测量的物理性质的存在,但又并非“一无所有”。它的虚空状态能孕育一切,它所发挥的功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虚空之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老子用了“渊”“湛”两个字来形容它。 “渊兮,似万物之宗”。 渊,是川流冲积出来的深潭,有些还与地下河连接,看起来深不见底。它被老子用来形容“道”的深远、神秘而不可测。世间万物的起源,就来自这个“深不可测”。 “湛兮,似或存。” 湛的本意是舀一勺甘甜的美酒,形容生活沉迷于安逸之中,后来变成安静、澄寂、深、清澈的意思,比如精湛、湛蓝。老子认为“道”清澈、澄寂,看起来隐而未形,却真实存在。 作为三维动物,我很难理解这种“既不存在又确实存在”的状态,但这就是道的奇妙之处:不在,又无处不在;不为,又无所不为。 有些版本的《道德经》在这一章中还有一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但很多学者考证后都断定这是战国时期形成的错简,它本该被放在第56章,在此不予深究。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出处,在讨论某事物时,“从哪里来的”永远都是最基本的问题。但老子说他并不知道“道”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谁造的它,它似乎就是天地的先祖。 《出埃及记》中有一段描述,说上帝在摩西面前显现,并让摩西带话给以色列的百姓。摩西问上帝应该如何向百姓介绍他,上帝说“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不是谁的儿子,我是自有永有的存在。 “道”和上帝一样,并非被谁创造的——不是被造物,而是造物者。“道”是“形而上”的,是介于哲学、科学和宗教之间的终极存在,它至今还不能被人们充分认知,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未知的东西”归于“不存在”。 老子深深地相信“道”的存在、“道”的作用,并把他所觉悟和体会的写下来,留给后世之人。相信就能看懂,怀疑就难有收获。 《道德经》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规律越无情,越有创造力 在西方政治里面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总统没有朋友。 美国前总统林肯非常坚持这一原则,因为他十分清楚,他不可能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一旦有些人是朋友而有些人不是,他就会在政治群体中区分出亲疏远近,这会让他失去客观与公正,从而导致派系之争。 人世间大多数的问题和烦恼,都出自人心的偏颇。过于爱憎分明,就会失去看问题的客观性,也容易引发矛盾。其实,所谓的爱与憎,只不过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问题而已。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万事万物分为“有利的”和“有害的”,并对其爱憎分明。但在天地眼里,万事万物都一样,任何事物在天地的规则面前都是被“一刀切”的,从不会有半点儿差错。比如一个极可爱的婴儿,如果被独自留在冰天雪地里,照样会被冻死,天地不会因其可爱而网开一面。 天地无所偏爱,在其看来,万物与刍狗无异;圣人无所偏爱,在其眼中,百姓与刍狗无异。 天地之间,岂不像一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话说多了,说过了,容易陷入被动和危险,不如持守虚静,不偏不倚。 天地不仁,但又一视同仁。因为一视同仁,所以显得不仁。天地只按自己的规则运行,合道则生,不合道则亡,其他的一概免谈。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