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修复全书》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情绪修复全书》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作者: [德]乌多贝尔/[德]加布里埃尔弗里克-贝尔

副题: 17对症心理药方

内容:

我们非常重视感情,希望每天都开心。 只是每个情感问题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应对,引导其成长和修复。

德国《图片报》年,被誉为蕞尔知名情绪专家的贝尔伉俪根据其30多年的治疗经验,全面盘点并深入分析了17种大家熟悉或不熟悉的情绪。 其中既有快乐、悲伤、生气等常规内容,也有羞耻、好奇心、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等“不像情绪的感情”。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我们知道,你可能也知道,许多人不对他人负责,既不对社会负责,也不对自己的孩子负责。这些人可能公开拒绝责任,或者“只”做必须做的事,他们的责任感过于稀少,或一点儿不剩。他们给别人带来痛苦,背叛别人,抛弃别人。据我们观察,这些人的成长氛围往往是空虚、空洞的,也就是说,别人对他们的责任感太少,别人为他们承担的责任也太少。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榜样都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他们如果不曾拥有责任感方面的榜样,有时就很难培养出责任感。人们需要同伴,也需要对手,这样才能培育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意志与力量。一些在福利院长大,同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的人情况则比较特殊——无论别人做什么,他自稳如泰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就像一块布丁,始终保持原样。这样的人无法感受到陪伴,或冲突与摩擦,因而无法信任自己的责任感,无法听从责任感行事。或者,人们虽然有具责任感的榜样,却是个坏榜样,而这坏榜样又恰恰是他们的父母,比如父亲对工作尽职尽责,但父亲该尽的责任他却承担得很少,他只承担儿子生活学习的费用,仅此而已。儿子觉得和父亲关系淡漠,渴望与父亲亲近,却从得不到回应。他并没有学到父亲负责任的一面,而是继承了父亲的亲密恐惧和冷漠。他开始酗酒,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






藏在暗处的不负责任



有时,极度不负责任的人会以高度负责的面具伪装自己。于他们而言,责任感已经出于某些原因丧失了其意义。


一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女士总是不停地大声抱怨,喋喋不休地说她对别人的关心照顾有多少:“我很难把自己与别人分得一清二楚。我又总是心太软,所以才尽心尽力照顾到所有事情,但总是太少关心自己,但我就是这么个人,我也没办法改变……”而这位女士完全相信了自己所说的,相信自己真的为别人牺牲了自己,并且“始终为大家服务”。但她的一位女同事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这位女士常常说要帮助别人,但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她放着自己的工作不做,表面上为同事们承担了一些工作,但其实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她接下了许多工作,却并没有做成任何事。她只有虚假的责任感。橱窗里陈列的内容远比商店实际拥有的商品更多。也许你见过这样的人,他们表现得像特蕾莎修女(Mutter Teresa)一样无私奉献,但惺惺作态背后隐藏着极度的自我主义,他们似乎为世界牺牲了自己,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为了自己。他们终有一天不再会被人们认真对待,因为他们已经让太多人感到失望了,他们变得越来越孤独,因为他们本能地玩弄着这种把戏,而其他人早已看穿了他们的把戏,并拒绝、疏离他们——无论他们最初看起来有多么吸引人。于是他们再次陷入幼年时的困境,即无人理睬,哪怕是渴望认可与温暖的正常欲望也得不到任何回应;他们没有归属感,也缺乏安全感,因此他们挣扎着要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可惜是通过无用的手段。最终,他们丢失了责任感——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责任感。






建议与帮助



人们如何怀着责任感好好生活?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以下三点尤为重要:






找寻具体意义



当我们陪着人们一起探寻责任感,发掘他们对哪些事情能够并且愿意承担责任,对哪些事情不能也不愿时,我们总会一再回到生命意义的问题上来。我为什么在这里?我的生活/生命对谁有意义?我想要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又是无意义的?我应该走向何方?我应该以何为导向?这类问题都是根本性问题,它们值得深刻思考,对它们的回答也值得细细考量。


如果你想对某件事负责,那么这肯定是件对你有意义的事情。如今,许多人在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时,常常会想到“伟大”一词,这体现在特蕾莎修女或纳尔逊·曼德拉“拯救”世界,或至少改善世界的丰功伟绩上。人们也常常将功成名就视为生命之中的“伟大”。但意义也可以是“渺小”的:照顾孩子或孙子;照顾受伤的动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停下匆匆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爱自己的伴侣。渺小的意义常常被忽视,但它却有着让人幸福的力量。因为它给予你定位,赋予你方向,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白自己愿意为何事承担起责任。下面我们就要谈到第二点。






接受或拒绝



你如果想要承担责任,就也应该清楚,自己不想且不能对哪些事情承担责任。就像大家熟知的待办清单一样(To-do-List),写下你计划完成的所有事情。然而,将这些清单上的内容付诸行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起初,你可能会低估其困难程度。而反向待办清单(Not-to-do-Liste,即包含所有你不想做或不想再做的事情的清单),则可以帮助你腾出时间和精力,将它们留给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在制作待办清单时,不同时做或甚至不提前做一份反向待办清单,那么待办清单就会成为废纸一张。你对自己的责任感的态度也是如此。当他人意图将他们的责任强加给你时,你应该拒绝他们,这样你才能为那些对你来说富有意义的事情承担责任。我觉得我有责任保证,我的家人在冬天可以居住在一个温暖的公寓里,如果暖气维修工维修暖气时不妥当、不仔细,从而导致公寓无法正常供暖,那么我就有权投诉他。如果他解释说,因为他有同事辞职了,所以他遇到了一些棘手难题,我也得明白,这并不是我的责任,他必须承担起责任。如果他们公司的雇员太少,忙不过来,那他就不应该再接受维修任务。我理解他所处的困境,并不意味着我接受他给我和我的家人造成的困扰。我对我的家人负责,我要保证他们不会受冻、生病,如果暖气维修工没有按照规定妥善履行他的职责,那么我有权进行投诉。如果我不拒绝维修工的不负责任,反而为他的精神生活负责;如果我放任维修工的忧虑蒙蔽我的双眼,从而撤销或减轻对他的投诉,那么我就淡化,甚至放弃了我对自己和家人的责任感。


因此,越是旗帜鲜明地拒绝他人强加给你的责任,你就越清楚,你对什么有责任,以及你可以如何履行责任。






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



在对责任感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太少责任往往伴随着太多责任,而太多责任往往也伴随着太少责任。为他人承担过多责任,往往基于对自己过少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履行过少的责任——反之亦然。你的责任感应该只与两方面有关,那便是你自己和你想与之共同承担责任的人,这是重要且必要的。这两方面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两者兼而有之。你对自己的责任感是一方面,你对他人的责任感是另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至于你更看重哪一方面,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当你的孩子生病时,你会把对孩子的责任放在首位,而会让对自己的责任暂时退居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责任感可以居于优先地位,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它不能长期保持优先状态。在其他一些时候,你需要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另一方面,即对自己的责任感。有时对自己的责任感多一些,有时对他人的责任感多一些,你始终在二者之间来回摆动。关键在于,你要在责任感的两方面之间保持移动,让自己以这种方式建立平衡与稳定,但并不是要求你时时刻刻都保持平衡,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说,这种平衡状态是长远的。






第10章 悲伤




意义与情感格局



悲伤与失去的过程密切相关。尽管有些不舍,但我们还是会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在悲伤中放手。不论是必须失去我们所热爱的,还是必须放下让我们痛苦的东西,二者都蕴含着悲伤。但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不仅会获得——其他人①/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能力、成熟、成功、健康、赞赏、爱、关心、生活乐趣……——我们也在失去。我们与幼儿园时的朋友断了联系,与同窗也不再来往,我们高高兴兴地告别一些老师,而告别其他老师时,心中萦绕着悲痛与忧伤,满是不舍。再后来,我们还会继续失去朋友,可能是死亡将我们分开,可能是天各一方让我们失去联系,或许仅仅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不仅会失去一些人,而且会失去技能、知识与能力。童年时的无忧无虑消失不见,也渐渐忘了要怎么吹长笛。那些我们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身体或精神能力被年龄与疾病消磨殆尽。有些人丧失了生活乐趣、信心,以及开怀大笑和尽情享受的能力,这种损失在其他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失去与告别可能慢慢降临,也可能突然到来。它们来时可能相当随意,若有若无,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左右人们的生活。有些告别是人们渴望已久的,人们将它看作一种解脱(比如从一份讨厌的工作中解脱),而有些则可能动摇人生的根基。不同人对失去的性质或情况有不同的评价与感受,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失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挑战。


在失去的过程中,悲伤是最常有的情绪。此外,我们心中也有可能会涌起其他情绪:恐惧、解脱、喜悦,甚至会觉得重获自由了。这些情绪可能与悲伤同来,也可能胜过悲伤。


有些人可能是自愿放手的,也可能是被迫放手的,且悲伤随之而来,比如与身边的人天各一方或阴阳两隔、失业或搬迁。对一部分人来说,悲伤发生在失去前。他们注意到了内心的悲伤,但往往不明所以。当他们进一步探究其原因时,会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即将要放弃某些东西(或某个人)。比如说,在他们意识到之前,可能内心已经开始渐渐放开某位伙伴或某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放手走在实际行动之前。与因失去而产生的悲伤相比,这种悲伤更加难以捉摸,它常常隐藏在无聊、忧郁或其他情绪背后。


悲伤与失去紧密相关。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悲伤是因失去而起的情绪,因此悲伤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悲伤自有其意义在,它甚至是一种奇妙美好的情绪,能帮助我们熬过失去带来的痛苦,继续向前看,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悲伤本身不是最大的痛苦,试图躲避悲伤或害怕悲伤永不停止才是最大的痛苦。当人们陷入悲伤时,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们悲伤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悲伤本身,而是独自忍受悲伤时的孤独。悲伤时的支持鼓励可以让痛苦有所缓解,正如同“每落下一滴泪,就会少一些痛苦”。


当悲伤再次“侵袭”他们时,悲伤者不自禁地控诉道:“够了吧!明明已经过去很久了!”


许多悲伤者也会从其他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是想努力脱离悲伤情绪,或避免让其他人的悲伤勾起自己的悲伤,人们常说“但现在都过去了”。可能是出于善意的动机,想要帮助悲伤者走出悲伤。当然,当人们失去了某些东西时,这样的话确实可以帮助他们,并鼓励他们重新关注生活的光明面,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人们可以从他人的帮助中获得力量,不至于沉沦在悲伤中,进而能够抵御悲伤。然而,悲伤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或消失。


悲伤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在我们看来,情绪语法的基本准则之一是,情感无法衡量。因此,悲伤也无法衡量。时间有衡量尺度吗?多久算“很久以前”?谁能决定悲伤什么时候“足够”?弄清悲伤何时“足够”不过是痴人说梦。像悲伤这样的情绪,是不能用可比较或客观的标准来衡量的。悲伤,就像所有情绪一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悲伤过程与人们各自的状况有关,包括人们如何“执行”放手,如何对待失去。在此过程中,其他人的参与是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但一味让人们停止悲伤没有任何帮助,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将同情心付诸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说起没有衡量标准或衡量尺度,或者我们应该说,人们衡量悲伤的标准只能由自己裁定,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急于改变当前处境和心境的压力就会消失不见。于是人们就可以放轻松,不再反抗悲伤,而是全身心投入悲伤。这一看似矛盾的方法可以更迅速地减少过往的悲伤,并释放出比防御与禁止更积极的力量。


不仅悲伤的衡量标准经常受到他人(甚至悲伤者本人)的标准化评判,悲伤的原因可能也会如此。特别是有孩子的成年人,他们常常会对孩子们悲伤的原因做出不同的评价。母亲发现女儿和另一个女孩友谊破裂了,她觉得情况“不妙”,女儿应该会很伤心。然而,让她大吃一惊的是,女儿其实轻松愉悦极了,因为她和那个女孩最近总是有矛盾、冲突,现在终于可以摆脱争吵了。与之相反的是,女儿曾把一条围巾落在了火车上,后来也没有再找到,女儿为此难过到无以复加,她的悲伤情绪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无论多好看的新围巾都安慰不了她。

针对不同的情绪特点,作者分别用诗意的语言介绍了其基本含义,立足现实生活进行答疑,提供了操作指南。 读者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窥见自己的影子,按照作者传授的步骤,一点一点地见证感情的自我修复和成长,过上更有质感的生活。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