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高分传记推荐:《褚时健传》(修订版)周桦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豆瓣8.9高分传记推荐:《褚时健传》(修订版)周桦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编辑推荐

褚时健,这是一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是一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 

十几年后,褚时健的名字因为橙子享誉大江南北,以70几岁高龄重新创业的故事,激励和影响了无数的人,褚橙也被称为“励志橙”。 

 

他的人生几经起落:早年丧父,辍学、烤酒、种地,以此帮母亲谋生;青年,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解放后没能逃脱“右派”的命运,却能埋头搞生产,所在糖厂成为当地条件最好的地方;年过半百,接手玉溪卷烟厂,将其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褚时健也成为“亚洲烟王”。然而,颠峰跌落…… 

 

当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时,已成橙王。拜访、学习甚至膜拜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蜂拥哀牢山……

88年丰富、起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荣辱变换……人生经历当得上“传奇”二字。

 

在公众的眼光里,他被塑造成一个充满了豪壮悲情的悲剧性人物,甚至褚橙的成功也显得悲壮。但当《褚时健传》的作者走近褚时健才知道,对于自己人生起落的理解,褚时健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

《褚时健传》由著名传记作家周桦执笔,历经一年多的走访、调查、创作而成,从褚时健的生平,到他的管理理念、企业家精神,再到玉溪卷烟厂、褚橙等的管理运营,采访之深入,细节之丰富,资料之完整权威,写作之客观理性,值得每一个读者认真品读。

 

内容简介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 

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 

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

调查深入、资料翔实,真实,客观,书稿含褚时健数万字自述,并配以大量珍藏图片,很多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

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作者简介

周桦,七零后,人物传记作家。1997年进入媒体工作,曾任国内新锐媒体《新周刊》杂志社记者、编委,负责人物类栏目多年;2001年在《21世纪经济报道》开设专栏“数风流人物”,历时两年;长于财经人物传记撰写,2006年出版《王石这个人》(中信出版社出版)、2011年出版《藏锋-刘永好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推荐序一 我自己的一点总结

褚时健

关于我的传记,已经有了好几本。有的我知道,更多的我并不知情。对于传记,从我的性格来说,并没有太大兴趣。我这个人,愿意多做事,不愿意多说话。

2014年,王石来新平我的果园里探访,言谈间说起我的人生经历。他说我应该有一本严肃真实的传记,给广大读者一些人生经验,也给后人留一些记忆。

我2015年底就88岁了,我老伴儿叫我“老头子”。一个老头子的确有足够长的人生经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足够多的人生经验。

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我相信是不会有什么人生经验的。

回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过日子。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我这个人,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我有十分的认真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的底气。无论以前在玉溪卷烟厂还是今天种橙,我取得的一些成绩,总有人说“学不会”。其实,只要你努力掌握事情的规律,并且有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我觉得完全可以学会。

我觉得我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所做的,都是尊重规律,恪守本分。

曾经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人之一,我的人生也的确起起落落。不过,活到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周桦经王石推荐,负责写这本传记。从2014年的夏天到2015年的秋天,我和她交谈了很多次,我坦诚地把我几十年的故事都告诉了她。

我曾经读过一位日本企业家的传记,里面没有什么大道理和口号,只是讲述一个个的小故事,很真实,也很有启迪。

这本书也写出了我真实的人生,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感悟。

这一年多的采访时间里,周桦不仅和我交谈,也找到我很多的老朋友交谈,去了我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她的工作细致而且认真,要感谢她。

我信任王石的真诚,也信任周桦作为一名专业传记作家的素养。岁月流逝,不知不觉我也是年近90岁的老人。命运待我很宽厚,让我在经历过这个国家和民族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之后,还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今天的年青一代比我们要幸运很多,我们这一代人,人生中有很多妥协的地方,但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

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在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的。”

推荐序二 企业家的尊严

王石(万科集团创始人)

《褚时健传》出版前,作者周桦发来40万字的书稿并邀我写序。我夜不能寐……

20世纪90年代,从媒体上得知褚厂长的名字,他领导下的玉溪卷烟厂,通过技术革新和精细管理,成为和三五、万宝路等洋烟并驾齐驱的国内第一品牌。在万科的年营收只有20亿元的时候,他的厂利税已经做到了300亿元,我虽然不抽烟,但对这位商界奇人心生佩服。

第一次面见他是在2003年夏。那天他身着圆领衫,皮肤黝黑,戴一副宽边墨镜,像一位即将退休的探长。他腰杆挺得笔直,根本不像一位近76岁高龄的老人,更何况经历了那么大的人生挫折。那时他刚承包了2000多亩橙园,树苗刚种下。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要4年以后。当时我大吃一惊:4年后都80岁了,要是换作我,在遭遇事业和家庭双重打击之后,还能表现得像他这样坚强豁达吗?内心对他的敬佩不禁又深了一层。

再次见到他时,哀牢山漫山遍野已经种满黄澄澄的冰糖橙,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他晚年奋起抗争命运的故事,随着一颗颗“励志橙”传至全国各个角落。记得那一面,他似乎多了些白发,腿脚也不似几年前那样灵便,但声音洪亮依旧,腰杆还是挺得直直的。

2014年11月,我第三次拜访褚厂长,在褚橙庄园里,我们和一些慕名而来的企业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甘甜的橙子,谈论如何把褚厂长的经商之道发扬光大。席间褚厂长兴奋地对我说,现在取得这些成绩还不够,有生之年要把橙园从2400亩增加到13000亩。这可是一位近87岁的老人哪!同行的企业家听了他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随着与他接触的增多,一个问题在心中久久萦绕:除了短期外访,褚厂长基本没有出过玉溪,并不符合一般企业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提升途径。除了个人的天赋,是什么因素成就了褚厂长身上的企业家精神?

理解褚厂长不能脱离对云南这片土地的理解。滇商是中国商帮发展史的重要一章。早在先秦,“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五尺道”就将西南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在一起;明清两朝,滇人冶炼的铜和铝锌,支撑起了全国的货币流通;20世纪初,云南涌现出蒙自、鹤庆、喜洲、腾冲四大商帮,吃苦耐劳的马帮成为滇商的标志性符号;中国封建社会唯一获得朝廷三代一品封典的王炽,成为滇商中的佼佼者。

20世纪初,滇越铁路落成,把东南亚法国殖民地的科技、文化、制度带到了云南。到了当代,云南又出现了云南白药这样的优秀企业,国宝级秘方独步天下。记得参观云南白药生产线之后,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我,忍不住打开产品包装要为云南白药免费做广告。云南还出了“坚果皇后”陈榆秀,从澳大利亚引进最先进的种植技术,产量直接影响国际市场行情……这片孕育滇商文化的土壤,再出一位褚厂长,可谓顺理成章。

但褚厂长和历史上的云南商人又有很大不同。滇商王炽在商业上的成功最后还需要国家的册封来肯定,商而优则仕,这并没有跳出胡雪岩、盛宣怀等“官商”的套路。褚厂长人生大起大落之后,重新站起来,依然选择用经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他给自己的终极定位是一名现代商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官商”。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褚厂长今年(2015年)88岁,随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起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文革”、改革开放。寿则多辱。面对并不公平的命运,愤然一跃固然悲壮,有原则的隐忍更加可贵。抗战时期为航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商人卢作孚,解放后却服用安眠药辞世。卢作孚为何自杀?按理说他经历了抗战,连敌人的枪林弹雨都不怕,还会怕什么呢?事实是,敌人的枪炮再厉害,但只能伤害你的身体,而自己人的訾议再微弱,却句句砍在心上,卢作孚的处世原则被现实碾轧得粉碎。他的原则根植于当下,宁可玉碎也要确保当下的尊严,故而走向了悲剧。但褚厂长的尊严着眼于未来,活下去就有与命运抗争到底的机会。当然,这种隐忍活下去,不是小说《活着》里面徐福贵那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逆来顺受一辈子。回望褚厂长在逆境中的奋争,他做到了有尊严地活下去。

1958年,他被划成“右派”,摘“右派”帽子的时候他把帽子挂在墙上,准备运动来了再戴上。对于时代的错误评价,他的内心难免起波澜,但不畏浮云遮望眼,该干的事还要干好。40年后他入狱,家庭也遭遇挫折,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迅速东山再起,在逆境中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企业家尊严。这种尊严,源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定信念,源于“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的人生态度,体现在褚厂长那始终挺直的腰杆上。

无情未必真豪杰,能在自己的家庭中寻求到安宁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第二次拜访他时,褚厂长曾说,自己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陪伴他近60年的老伴儿马静芬。马女士出身名门,是昆明银行家的千金小姐,当过兵,做过教师,见过大世面,但毫无娇惯气,当褚厂长的命运如一叶扁舟在风浪中颠簸时,她始终守在身边不离不弃。在与他们二位的接触中,我在马女士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贤良淑德,也看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强。她很有主见,乐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也会与褚厂长争执,但争执本身就是一种沟通。她一直努力协调磨合着彼此的关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褚厂长用10年时间,以耄耋之躯创造了个人品牌“褚橙”,焦虑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从他晚年的奋起中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就是企业家尊严的源头: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价值。周桦的这本书付梓之际,我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更多学者、商学院去梳理云南企业家的经商之道。这一群体有着丰富的历史,他们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持续关注;他们身上不同于中原地区企业家的特质,值得我们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家学习借鉴。褚厂长身上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与尊严,不仅属于云南,更属于中国。

推荐序三 看褚时健如何走出“哀牢山”

吴晓波(财经作家)

2008年夏秋之际,我去云南红河州的弥勒县参加一个财经杂志的年会,归程且行且游,进玉溪境内,有友人邀约到一大湖边吃湖鱼火锅。此湖出于大山之间,缥缈旷远,据说极神秘,因事涉军事,在很多年的全国地图中竟未标出。友人遥指湖畔一峻岭说:“这就是哀牢山,褚时健在那里种橙子。不久前王石刚刚上山探望,吴君愿否一访?”

我在做企业史研究时,曾遍阅有关褚氏的种种报道,并专门写过一篇案例解读。褚时健是中国烟草业的传奇人物,他以17年之功,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带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烟厂的位置。可是,到1996年他却因贪被调查。事发之后,褚时健的妻子、妻妹、妻弟、外甥均被收审,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儿子远避国外,名副其实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然而,褚案在经济界引起了极大的同情浪潮。褚时健创利百亿,其月薪却只有区区的1000元。有人算了一笔账,红塔每给国家创造14万元利税,褚时健自己只拿到1元钱的回报。十多位企业界和学界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名为褚时健“喊冤”,呼吁“枪下留人”。

1999年1月,褚时健“因为有坦白立功表现”被判处无期徒刑。宣读判决书的时候,他只是不停摇头,一言不发。两年后,褚时健以身体有病的理由获准保外就医,他与妻子在哀牢山上承包了2000多亩荒凉山地,种植甜橙。

此后十余年间,偏远寂寥的哀牢山突然成为很多民营企业家热衷前往的目的地,有的独自前往,有的结群拜访,用最早做出这一举动的王石的话说,“虽然我认为他确实犯了罪,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尊敬”。

对褚时健的同情和致意,超出了对其案情的法律意义上的辩护,而实质是一个财富阶层对自我境况的某种投影式认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极限情境”的概念,在这一情境中,通常遮蔽我们的“存在”的云翳消散了,我们蓦然直面生命的基本命题,尤其是死亡。雅斯贝尔斯描述了人们面对这一情境时的焦虑和罪恶感,与此同时,也让人们以自由而果敢的态度直面这一切,开始思考真正的命运主题。

当年褚时健与老妻两人独上哀牢山,并没有想过“褚橙”的商业模式,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电子商务。他对所受遭遇毫无反抗和辩驳,也不打算与过往的生活及故人有任何交集。自上山那日起,他的生命已与哀牢山上的枯木同朽,其行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放逐。也正因此,在公共同情与刻意沉默之间,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巨大的悲剧性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褚时健在哀牢山上“圈地自困”,带有极浓烈的意象特征,宛如一代在扭曲的市场环境中挣扎成长的企业家的“极限情境”。面对这一场景,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唤起同理心,构成集体心理的强烈回应,人人心中都好像有一座云缠雾绕的“哀牢山”。

2014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座“哀牢山”》。然而,此刻读着周桦的这部《褚时健传》,我却有了更深的感叹:在我们这个时代,褚时健的另外一个价值在于,他用顽强的人格魅力走出了那座“哀牢山”。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位八旬老人开拓荒山,创建“褚橙”,并用互联网的方式逆袭,上演了一出令人惊叹的品牌大戏。“褚橙”的成功带有极大的戏剧性和互联网时代特征,可谓励志而炫酷。这两年,每逢“褚橙”新鲜上市,我都会去淘宝网上默默地订购两箱,一是感奋于八旬老人的创业励志,二是品味一下哀牢山的甘甜与“苦涩”。

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人都是改革的获益者,人人却似乎又具有“受伤情结”。褚时健的经历可谓趋于极致,然而,他以超人的乐观主义给予了我们全新的启迪。周桦在书中描述过一个细节:她与年近九十的褚老交流,居然常常谈及未来的5年、10年。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传记,它描写了一个人如何在17年的时间里缔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然后如何陨落、自困荒山,然后又如何用17年时间走出心理和职业的巨大困局。正如尼采所言,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本书是这样的……

无论是2014年4月王石先生说要为我牵线写作褚时健的个人传记,还是6月时我手里已经有了褚时健先生签署的授权协议,我内心的犹疑和忐忑远远大过高兴、激动。

我当然知道作为传记作者,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是多么难得。这个时代就出了这么一个褚时健,他有着80多年丰富的、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他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过招不断,碰撞不断;他的个人故事紧贴着共和国一个甲子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荣辱变换……人生经历当得上“传奇”二字;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013年以后,媒体两度掀起对他的报道热潮,可谓人人争说褚时健;有关他的传记也已经出版两三本,以他的照片作为封面的杂志在机场每个书店都被摆在显著位置……这么说来,我似乎真的得到了一个香饽饽。

但恰恰这些都构成了层层的写作障碍,我心里并不轻松。一个被媒体过度解读的人物,一个已经在大众心目中被定位的人,他的传记很难不陷入人云亦云、剪贴复制的窘境,也会遇到读者更为严苛的目光。“会好看吗?会有价值吗?……我可以吗?”我一再问自己。

而且我一度还很怀疑自己的人物传记写作工作,特别是当自媒体开始兴起的时候。当每个人都可以划出自己的地盘来称王,谁真的还需要权威的声音、榜样的力量?当人生得意的标准早就多元化,谁还愿意听你絮絮叨叨几十万字去述说一个所谓传奇者、励志者的故事?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书沦为满足猎奇心的读物,那么写作传记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更何况,这次,是一个老人的故事。出生于1927年的褚时健今年(2015年)已经88周岁,一个标准的老人,互联网新贵们完全可以称呼他一声“爷爷”。在这个年轻的力量遍布各个角落的年代,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连“文革”的历史都非常陌生,也似乎不感兴趣,更罔论一个从20世纪20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他的故事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一次采访,我坐在褚家的客厅里,正式的话题已经谈得差不多。我和他聊起他的年轻同行们——那些中年的、青年的企业家,他们治理企业的观点,他们的奋斗和商战……褚时健坐在沙发上,认真听着,他慢慢嗑了几粒松子,微笑着用地道的云南话说:“是不是复杂了点?其实搞企业哪有那么难。”

这句话颇触动我。大家都知道褚时健在企业经营上的丰功伟绩,管理玉溪卷烟厂成了亚洲烟草大王,种植经营褚橙让市场上一橙难求。他被企业家群体推崇,被媒体研究。大家都在问:“为什么褚时健做哪一行都可以?”但千山之外,偏居小城的他却云淡风轻地说:“哪有那么难?”

我注意到他每次和我谈论他的企业经营生涯时,的确没有把它作为一件成功之事来聊,不自得,也很少去总结;而是作为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情,回忆过程里的细节,然后,很享受很开心地笑开了。

当别人费尽了口水,他其实只有一句话。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他其实是个简单的人。

第一次跟随王石在哀牢山见褚时健时,我们在种植基地的办公室翻阅他阅读的农业科学书籍。据说这十几年褚时健带领农户种植冰糖橙,主要就是靠这些薄薄的、陈旧的书,这些书几乎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版本,是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普及用书。但褚时健通过这些书,推出了口感独一无二的褚橙。

一次开会时,王石和我聊起这本即将开始采访的传记。他说:“你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写褚时健?他从出生就一直在云南,而且几乎没离开过玉溪那个小地方,但他做的都是能在国际市场拿得出手的事情。为什么?”

这大概就是褚时健人生的有趣之处,以“小”赢“大”。他一辈子都在小地方,并没有强大的教育背景;政府交给他的是小厂;他回忆里的事,更多是细节小事……但他却的确做成了大事。

他的个人生活也如此充满相对性。战争、手足永别、行政官员、下放、“右派”、回城、企业家、阶下囚、老年丧女、古稀之年创业……这些人生大跌大宕的经历都是褚时健一人的关键词,他的命运线条比别人显得浓墨重彩得多。在公众的眼光里,他是一个承载了浓重时代特色的传奇者,一个充满了悲情的悲剧性人物,甚至现在褚橙的成功也显得悲壮。但当走近褚时健我才知道,对于自己人生起落的理解,褚时健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改革嘛,都要付出代价。”这是2003年他给王石的回答。10年后褚橙成功,我问他如何看待当年的牢狱之灾,他和夫人马静芬都说:“其实想起来,应该感谢那段经历。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今天。”他们语气平静,眼神笃定。我相信他们的真诚。

有几个细节很有意思,我问他年轻时的爱好,他说:“拿鱼(捉鱼)。”马静芬说起褚时健1979年的工作调动。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玉溪卷烟厂,一个是山区的矿山。褚时健非常希望去矿山,原因只有一个:那里可以打猎。

而当我问到2001年从监狱里出来,70多岁高龄为什么还要创业时,他给我的回答是:“找点事情做总是好的,闲着有什么意思?”他的褚橙创业,和雄心无关,和传奇无关,只和他的人生习惯有关:做事,不闲着。成功、财富都是顺带的结果,面对耄耋之年又引起公众的狂热关注,他非常无奈:“为什么不忘了我?”褚时健一直都只想做自己。

褚时健理解自己的生活很轻,而别人看待他的生活却很重。他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也有足够的钝感力,同时他对生活有着细节的热情,这些都是他淡定、执着的原动力。

从那时起,我似乎找到了解读褚时健人生的入口。褚时健固然是一个传奇的强人,当我们探寻一个强人之所以强大时,总是容易把他典型化、独特化,最后得出遥不可及的答案。当我们在述说一个人的传奇人生时,总是眷恋于大起大落的那几段。可生活真相果真如此吗?在我采访过几十位商界强人之后,在和褚时健老先生倾心交谈了无数次以后,我坚信一点:传奇有时更源自不期然的际遇,而强人之所以为强人,乃是在简单的、平静的、世俗的生活下隐藏了巨大力量——我希望找到褚时健身上这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力量,我相信对强调个体性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以一个“英雄”、一个“悲剧的励志者”为前提去解读褚时健,我想我会得到许多口号式的故事,这不是我希望的,我也不好意思把这样的“鸡汤”倒给读者。如果更多人愿意去描绘波澜壮阔的大海,我宁愿在我的书里呈现那些汇成大海的悠长江河、涓涓细流。


从2014年6月起,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采访工作。采访工作不仅是坐在玉溪市大营街褚时健家的客厅里向褚老先生以及他的夫人马静芬老师提问,也要不断去几百公里外的褚橙基地,在几米开外站着看褚老先生如何在地里工作。同时,我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联系采访他曾经的同事、朋友,以及他的家人和长期观察他的人。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褚时健接近90岁的年纪,他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对应着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要找到合适的人采访,就连褚时健和夫人马静芬都认为不太可能,毕竟岁月流转,有些人生离别不经意间就成为永远。不过,有赖于王石先生的帮助,万科公益基金为这次复杂漫长的采访工作提供了资金帮助,我得以放开手脚,在云南大范围寻找褚时健当年的故交。欣慰的是,几乎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我都找到了具备发言权的人,得到了大量的资料。

和褚时健本人的对话显然是最多的。我在动笔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这些对话的录音整理文稿足有百万字之多。在我以往十多年采访企业家的经历里,褚时健可以称得上最健谈、思维最敏捷的人。他有问必答,而且在有人提问后即不假思索、立即作答。我当然知道他是个极聪明的人,但没想到接近90岁的他还能做到如此敏捷。褚时健的骨子里是个有趣的人,他并不像很多成名年久的企业家一样,在生活上已经不沾烟火,言必大命题。褚时健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他有足够的生活乐趣和幽默感,所以在对他的采访中,充满了对话的快乐。褚时健有时也会向我提问,针对一些他看电视或报纸知道的新闻,问我的看法,每次我的回答他都特别耐心倾听,偶尔还会俏皮一句:“你咋个和我想的一样?”

褚时健的夫人马静芬和他有着同样的冷幽默,他俩都保持着对生活极高的敏感度,也都对生活充满热情。在本书里,马静芬会占一定的篇幅,是因为在我对褚时健采访了近一年后,我理解到这对婚龄60年的夫妻更像一对战友。在一场旷日持久的婚姻里,男女双方其实都是被改变的对象,尽管马静芬一再说,是褚时健改造了她,但实际上,她也塑造了褚时健的人生。

无论是褚时健还是马静芬,都从不对这本书提任何要求,他们也几乎不和我谈论这本书或者其他写褚时健的书和文章。也许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在别人的注视下生活,这种习惯倒让他们获得了某种自在和自由。对我的任何提问,他们都没有回避和拒绝,包括他们已经离世的女儿褚映群。所以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他们并不在意。就这一点而言,我非常感谢他们给了我写作的自由度。

这份自由度到底让这本书呈现出什么模样,最终要由读者来评判。在以往我写作其他企业家传记的时候,有人质疑说现今的企业家传记都充满了赞扬甚至谄媚(这个词太糟糕了,但的确有人这么表述)。作为一个一直要求自己具备独立判断力的作者,我必须捍卫读者说话的权利,认真思考他们的反应。但是,我也必须交代我写作人物传记的原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实记录,真诚写作。”我把我采访的、听到的、见到的、感受的,真实地传递给读者,而读者通过我的文字形成对传主的印象和判断,我非常乐见出现“罗生门”现象。

所以这并不是一本颂扬楷模的书,它是关于一个老人80多年人生长河的故事。在这个漫长的故事里,有成长、有妥协、有抗争,有温情、有冷酷,也有个人与时代的对抗和默契。而故事里最多的,是一个从事商业的男性的生命力——在各种政治背景下、各种人间遭遇下,这位男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让他在战争、政治迫害和监牢生活后依然像一个斗士,让他古稀之年依然焕发出年轻人才有的对未来的期许。也正是这种生命力,让他在最为琐碎、平淡的小城生活中没有磨去敏锐和热情——你从来都无法说褚时健的观点和做事很狭隘,这个词基本上与他无缘。

我期望这不是一本充满了历史陈旧气息的传记,这不符合褚时健的性格和气质,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和我聊未来5年、10年的计划,完全不像一个接近90岁的人。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充满朝气,有着脚踏实地的意义。当下被互联网裹挟的一代人,习惯于在虚拟生活中获得慰藉的一代人,充满朝气地生活、具备脚踏实地的精神对他们而言显得多么重要。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