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卡羅爾宇宙圖景三部曲(套裝共3冊)epub-pdf-mobi-txt-azw3 - Epubooks.top
作者:肖恩·卡羅爾
格式:EPUB/MOBI/AZW3
標簽:科普
內容簡介:
本套裝精選加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肖恩·卡羅爾的三本經典代表作:《大圖景》《從永恒到此刻》《隱藏的宇宙》。
★《大圖景》
本書探索了我們宇宙的歷史,包括宇宙運轉和進化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當前理解的整體圖景,並嘗試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那些構成我們的物質,包括粒子、力和量子現象的領域,它們構成了我們感知和思考的系統的方式。同時,作者帶我們思考這個世界的本質,在一個沒有終極意義的宇宙中,應該如何構建意義和價值。
★《從永恒到此刻》
無論你身處哪個星系,時間都只會往一個方向流逝。為什麽?
30年前,史蒂芬·霍金試著通過理解大爆炸來闡釋時間。今天,肖恩·卡羅爾說,我們要有更大的雄心。他在本書中展示了時間之箭的存在為何應歸因於大爆炸之前的環境,以及我們的宇宙只是大家族的一份子,在這個家族中,很多宇宙所經歷的時間都與我們相向而行。
《永恒到此刻》所涉獵的話題,從熵到量子力學、時間旅行、信息論,再到生命的意義。讀者所要面對的,就是理解我們為何存在。
★《隱藏的宇宙》
本書首次展現了量子力學的根本難題,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看法。作者將量子力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調和起來,著重闡述了多世界理論,揭示了超凡脫俗、讓人大開眼界的宇宙真相,也一步步化解了主要的反對意見。一種新認識——關於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由什麽組成——正在成為我們新的起點。
作者簡介:
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l),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的教授,從事場論、引力、宇宙學、量子力學等研究。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不僅是物理學家,同時也是作家和頗有名望的物理學博客博主、劉易斯·托馬斯科學寫作獎得主。他的著作包括《從永恒到此刻》《尋找希格斯粒子》和《大圖景》等。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网盘密码1122
=======================================================
部分摘錄:
現實世界的本性
在老動畫片《大野狼與嗶嗶鳥》(Wile E.Coyote and the Road Runner)裏,大野狼經常發現自己跑出了懸崖的邊沿。但不同於我們出於經驗的推測,它不會就此墜落地面,至少當時如此,反而會懸浮在空中一動不動,眼中充滿困惑;只有當它發覺不再腳踏實地,才會突然往下掉。
我們都像那頭大野狼。自從人類開始思考各種事物,我們就在推敲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還有我們在此存在的理由。人們提出了許多可能的答案,而不同觀點的支持者偶爾會有些分歧。但長時間以來人們共有的觀點,就是在某處必定有某種存在的意義,等著我們去發現確認。萬物皆有存在的理由,萬事皆有發生的原因。這個信念就像我們腳下的實地,作為地基讓我們能構建我們生活所依靠的那些原則。
但我們對這個觀點的信心已經逐漸動搖。每當我們更進一步理解世界,“世界背後有某種超脫塵世的目的”這種想法似乎越來越站不住腳。陳舊的圖景已經被一幅奇異的新圖景取代,它在許多方面令人嘆為觀止,在別的方面卻令人苦惱不已。在這個圖景裏,世界似乎頑固拒絕直接解答我們有關目的和意義的宏大問題。
問題在於,我們自己還沒有完全承認這個轉變的發生,也沒有全盤接受它深遠的影響。當然,這些問題廣為人知。最近兩個世紀見證了達爾文如何顛覆我們對生命的認知,見證了尼采筆下的瘋子在哀嘆上帝之死,見證了存在主義者如何直面荒謬尋找真實,還見證了現代無神論者如何高聲呼喊,在社會中被授予一席之地。然而大多數人繼續生活,似乎改變並未發生;其他人熱情擁抱新秩序,但卻不以為然地相信我們視點的變化不過是將一些老舊教誨用新事物取代。
但真相是,我們原來腳下的地面已經消失,而我們正剛剛開始積蓄勇氣向下望。幸運的是,不是所有半空中的東西都會立即一頭掉向死亡。如果大野狼裝備了ACME牌[1]的飛行背包,能在空中隨意飛來飛去的話,那就沒什麽問題了。現在是時候開始建造我們觀念的“飛行背包”了。
——
現實最基礎的本性是什麽?哲學家稱之為本體論(ontology)問題,本體論這門學科研究的是世界的基本結構,以及從根源上構築宇宙的材料和關系。我們可以將它跟認識論(epistemology)對比,認識論研究的是我們在世界中獲取知識的方式。本體論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現實的本性;我們也可以提及“一種”本體論,意思是某種關於自然本質是什麽的特定理念。
當今仍然活躍的本體論觀點可謂數不勝數。最基礎的問題就是到底現實是否存在。實在主義者(realist)會說“當然存在”;但還有那些唯心主義者(idealist),他們認為只有心靈真正存在,而所謂的“現實世界”不過是心靈中一系列的想法。在實在主義陣營裏,還分為一元論者(monist),他們認為世界由同一種東西構成;還有二元論者(dualist),他們認為存在兩個不同的領域(比如說“物質”和“精神”)。即使那些同意世界僅由一種東西構成的人,他們可能也會對於這些東西能否擁有多種本質上不同的屬性(比如精神屬性和物質屬性)產生分歧。而即使那些同意世界是一元的並且只有物質屬性的人,被問到世界的哪些方面是“真實”的,哪些方面又是“虛幻”的話,他們之間也會產生分歧。(顏色是真實的嗎?意識呢?道德又如何?)
你是否相信神,也就是你到底是有神論者(theist)還是無神論者(atheist),這屬於你本體論的一部分,但遠非全部。“宗教”與此完全不同,它與某些信念有聯系,其中通常包括對神的信仰,盡管在宗教的廣闊範疇中,這個“神”的定義可以千差萬別。宗教也可以是一種文化力量,一組機構集合,一種生活方式,一件歷史遺產,或者一堆習俗和原則。比起一張信念的清單,宗教要豐富得多也混亂得多。宗教的對立面是人文主義(humanism),這是一組信念和實踐,其繁復多變堪比宗教。
通常無神論聯系著一種更完整的本體論,叫作自然主義(naturalism)——只有一個世界,那就是自然世界,它展現著被稱為“自然規律”的模式,這些模式可以通過科學方法與實證研究來發現。不存在單獨屬於超自然、靈性或者神性的領域;宇宙的本性中沒有什麽固有的目的,人類的生活中也不存在超脫塵世的意義。“生命”和“意識”並沒有指代某種物質以外的本質屬性,它們只是一種說法,用來談論極端復雜的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湧現出來的現象。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來自創造,它們本質上是人類的行為,而不是我們之外任何事物的附庸。自然主義是一種關於統一與模式的哲學,它將現實全體描述成一張無縫的巨網。
自然主義源遠流長。在佛教、古希臘古羅馬的原子主義者[2]和儒家學說中,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孔子身後數百年出現的思想家王充就是一名勇於吶喊的自然主義者,他與當時盛行的鬼神信仰進行了鬥爭。但只有在最近幾個世紀,有利於自然主義的證據才變得難以否定。
——
這麽多的主義可能會令你頭昏腦漲。幸運的是,我們不需要巨細靡遺地列出所有可能性。但我們應當仔細考慮本體論的問題,它處於我們如何擺脫“大野狼困境”這個問題的核心。
近五百多年來,人類智慧的進步已經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完全顛覆了我們對世界的思考。我們的日常體驗似乎表明世界上存在非常多種本質上不同的東西。人、蜘蛛、石頭、海洋、桌子、火、空氣、星辰——這些東西似乎彼此迥然相異,都有資格作為現實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們的“常識本體論”毋庸置疑屬於多元論,充滿了多種多樣的本原類別。我們還沒有算上那些更抽象卻又可以說是同樣“真實”的概念,比如說數字、目標與夢想,還有關於對錯的原則。
隨著對事物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我們逐步邁向一個更簡單更統一的本體論,這種追求的動力古已有之。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就已提出水是世界的第一要素,而萬物源自於水。在地球另一端的印度哲學家則以梵(Brahman)為唯一的終極實在。科學的進步加速並概括了這一潮流。
伽利略觀察到木星也有衛星,這說明它跟地球一樣能產生引力。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證明了引力是萬有的,是行星運動和蘋果墜落的根本。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展示了不同的化學物質是如何從“原子”這一基本結構組合而來的。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通過共同先祖確立了生命的統一性。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和其他物理學家將諸如閃電、光照和磁鐵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現象統一到了“電磁力”這個主題下。對星光的仔細分析揭示了組成恒星的原子正是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那些,而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Cecilia Payne-Gaposchkin)最終證明了恒星主要由氫原子和氦原子組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統一了時間和空間,同時聯系了物質與能量。粒子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不過是三種基本粒子的排列組合,它們是質子、中子和電子。你在生活中看到和碰到的東西,都由這區區三種粒子組成。
所有這些帶給了我們一個跟一開始大不相同的現實圖景。在最基礎的層面上,在“生物”與“非生物”、“凡塵之物”和“天上之物”、“物質”和“精神”之間,不存在任何區分。存在的只有組成現實的唯一基本要素,以多種形態幻化在我們面前。
這個統一與簡化的過程能走多遠?現在還不能確定,但根據我們的進步,可以作出一個合理的估計:這個過程將會窮盡一切。我們最終對宇宙作為現實的理解將會是個統一的整體,宇宙之外沒有額外的起因、支撐或者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
——
自然主義的宣言鋪張大膽,我們有權保持懷疑。當我們註視另一個人的眼睛時,我們看到的似乎不僅僅是一堆原子的組合以及某些錯綜復雜的化學反應。我們常常感覺自己與宇宙有著某種超越物質的聯系,無論是凝視大海或天空產生的敬畏感,還是靠近我們在乎的人所帶來的親昵感。活潑的生命與不動的死物之間的鴻溝似乎遠不止於分子的排列構成方式。看看周圍就會覺得,“所有我們看到和感受到的東西都能用掌管物質和能量的無情規律來解釋”這種想法似乎相當可笑。
面對所有來自常識的經驗,仍然認為生命可以來自非生命,或者要得到意識體驗只需要一些遵循物理定律的原子,這算是一個飛躍。同樣重要的是,借助超脫塵世的目的或者更高的力量,似乎也可以回答某些我們人類經常問到的“為什麽”:為什麽宇宙會存在?為什麽我會在這裏?為什麽萬物會存在?相比之下,自然主義的回答很簡潔:這些都不是我們真正要問的問題。自然主義裏有很多東西需要慢慢消化,它也不是人人都應該毫無疑問地接受的觀點。
作為思考世界的方式,自然主義遠非淺顯或者理所當然。對它有利的證據逐年堆積,這是我們不懈地探求理解事物深層次運作方式的結果,但探索遠未完成。我們仍不知道宇宙如何開端,也不知道是否只有一個宇宙。我們仍不知道完整的終極物理定律。我們仍不知道生命如何誕生,意識又如何形成。最後,在這個世界作為一個好人生活下去最好的方法是什麽,也還沒有一致贊同的答案。
自然主義者需要證明,即使手頭上還沒有答案,他們的世界觀目前仍然是最有可能找到答案的框架。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
——
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有關人性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更深的層次上直接取決於我們對待宇宙的態度。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態度隨意采納自周圍的文化,而並非來自個人嚴謹的思考。每一代人都不會從零開始發明生活的準則;我們會繼承那些歷經漫長演化而來的觀念和價值。此時此刻,在關於世界的主流印象中,人類的生活在宇宙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超越了那些僅僅是在運動著的物質。我們需要更好地調和我們談論人生意義的方式以及通過科學所得到的關於宇宙的知識。
那些承認可以通過科學來認識現實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隱而不發的堅定信念,那就是諸如自由、道德和意義等的哲學性問題,最後都應該不難解決。我們就是一堆原子的集合體,所以我們應該友善待人。這有何難?
難度很大。友善待人是個好開始,但僅僅這樣走不了多遠。如果不同的人之間“友善”的概念不兼容的話怎麽辦?“給和平一個機會”聽起來不錯,但在真實世界中有著許多不同的參與者,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而沖突無可避免。能指引我們的超自然力量並不存在,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有意義地談論對與錯,但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立即分辨兩者。
生命的意義不能歸結於簡單的格言。茍以時日,我將逝去;一些關於我的記憶仍會存留,但我無法再去體會。知道了這些之後,什麽樣的生活值得追求?我們應該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財富與享樂,行動與深思?宇宙很大,而我只是其中渺小的一部分,組成我的粒子和力與組成其他物質的並無二致,但這樣的視點對於回答這些問題毫無補益。我們需要智慧和勇氣去思考如何走上人生的正軌。
電子書版權歸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若有違反您個人權益,請留言反饋刪除相關信息。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