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书分享书名:生活艺术家的手作私宅作者:中村好文Epubooks电子书分享每天一本epub电子书

  生活藝術家的手作私宅epub-pdf-mobi-txt-azw3 - Epubooks.top

書名:生活藝術家的手作私宅

格式:EPUB/MOBI/AZW3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著名建築師中村好文拜訪藝術創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書中走訪了14位藝術家的住宅,以建築師的眼光,發掘潛藏在建築中的人性溫度和獨特靈感。書中走訪的藝術家,並不是那種政府發過榮譽勛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與地位和名譽都無緣的自由人,他們愛藝術亦愛生活,利用承載著個人記憶的小物品,輔以各自擅長的手藝與匠心,打造出獨屬於自己的“手作私宅”,令家居空間充滿創作者的血與骨。

棲身之所是“房子”,容納起生活才成為“家”。跟隨本書發掘日常樂趣,搭建起創意生活的舞臺,讓住宅充滿潛在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中村好文,日本建築設計師,作家,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建築系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授,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設計系客座教授。1972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築系,1976—1980年在吉村順三設計事務所工作,1981年成立個人事務所Lemming House。建築設計代表作品有村上春樹的家、木藝家三谷龍二的家(獲第一屆吉岡獎)、伊丹十三紀念館等。主要隨筆著作有《走進建築師的家》《走進世界最美的家》《去山裏蓋座小屋吧》《住宅讀本》等。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网盘密码1122



=======================================================


部分摘錄:


吉村順三(1908—1997)先生是我從學生時代起就很敬仰的建築家。1976年晚秋,我入職了吉村先生的設計事務所。那時我剛過二十八歲,還是個沒什麽經驗的小青年。

住宅設計方面,吉村是被譽為“無人能出其右”的專家,同時也是家具設計的名匠。我從學生時代起,就決定將住宅設計和家具設計作為終生事業,但我沒有一開始就涉入建築設計行業,而是先去東京都立品川職業訓練學校的木工科學習了一段木匠課程。當時想沈下心來好好鉆研一下家具設計,於是懇求吉村先生,收我作他的家具設計助手,先生同意了。

我在吉村設計事務所的四年時間裏沒有做建築,一直在吉村先生手下做家具設計(而且主要是設計折疊椅)。說起來是工作,但家具設計只是吉村先生的余興之技,就像一種興趣愛好,所以我這個助手的工作很輕松,不像其他做建築設計的人要趕工、要加班。我每天朝九點半至晚五點半工作,之後就是自由時間,下班後我總是到處閑逛一番才回家。

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古道具阪田”。

阪田和實先生經營的這家店,正好在從吉村事務所到目白車站的路上,所以我養成了回家時順路進去和阪田先生閑聊幾句的習慣。

當時,目白附近還有一個我常去的地方,那是一家名叫“三春堂”的、書店和手工作品藝廊合二為一的店鋪,氣氛很好,就像進了朋友家客廳一樣。現在,這種手工作品藝廊在日本各地如雨後春筍,當時可不是這樣。在我眼裏,三春堂是日本手工作品藝廊的先驅。

三春堂面積很小,作為書店,書籍數量有限,但都是店主三春先生精挑細選的美術類、工藝類和建築類著作,擺放得井然有序。這樣一家書店就在我下班路上,簡直正中下懷,求之不得。

1978年,我在三春堂裏第一次見到武田武人先生的作品。三春堂裏不僅賣書,還經營手工作品,所以書架之外的貨架和桌子上,優美地陳列著很多工藝作者的陶瓷器和玻璃作品。這當中大放異彩的就是武田先生的陶藝作品。盡管我用“作品”兩字代稱,但其實都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餐具和花瓶。不少陶藝家和玻璃作家的作品太過獨創,只能當藝術品擺設,以至於讓人暗想:“這個藝術品的名字,叫作自以為是吧?”武田先生的陶器可不是這種令人厭倦的工藝擺設,他的作品不僅有獨具一格的觀賞性,同時也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在細節上處理得體貼而實用,所以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令我驚訝的是,他的每一件作品上,都有我“從未見過的質感”“從未見過的形狀”和“從未見過的色彩”。

我直覺地感到,這些作品貫通著他獨特的感受力和卓越的技藝,讓我既感到親切,又滿心佩服。

我買的第一件武田先生作品,是一個大茶壺。

這個茶壺有著圓筒形壺身、圓錐註水口、半球型壺蓋和“コ”字形把手,是各種幾何形狀的集合。說到顏色,一句話形容便是幽深的黑茶色,表面微有光澤。茶壺形狀、顏色和手感加在一起,和紅茶茶壺中常見的小市民氣質的可愛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第一次看到這個茶壺時,我腦海裏浮現出兩個字:“軍艦”。再仔細看看,又覺得如果把這個陶器放到熔爐旁的話,神似一個沾滿了機械潤滑油的鋼鐵制品零件。

對了,我忘記說了,茶壺的圓筒形壺身下,配著一個稍大一圈的底座似的部件。這樣一來就更不像茶壺,而愈發接近工業零部件了。而且這個茶壺身上,隱約有種早期包豪斯設計的味道(比如露西婭·莫霍利(1)攝影作品中的氣質)。

那時,武田先生每年在三春堂舉辦一次個人作品展,不用說,我肯定在開展第一天就跑過去看(從事務所到三春堂僅須步行五分鐘),從微薄工資裏擠出一點錢來,買下喜歡的作品。

忘了是何時、又是誰告訴我,“武田先生住在伊豆,房子是他自己蓋的”。聽聞此言,我非常想參觀一下武田夫婦的住宅,看看他們的生活場景,於是一番打聽聯絡,就闖了過去。(那會兒我臉皮厚,不僅貿然闖去參觀,還在人家家裏吃了飯,住了一宿。)

武田先生自建的房子,是在輕鋼筋既成房屋(所謂的施工現場臨時小屋)的外墻上貼了杉木板,塗上深藍色漆而建成的,內部則按武田夫婦的喜好設置。從建築學角度看,房子在結構和性能上都樸素之極,(盡管這麽說很失禮)是所謂的“廉價住宅”。但經過武田夫婦獨特生活方式的浸潤,升華成了一座充實而富足的住宅,絲毫不顯廉價。

眺望外觀,窺看室內,我腦中不斷浮現位於洛杉磯的查爾斯·伊姆斯夫婦的“第8號案例住宅”(Case Study House No.8)(2)。之所以想起,是因為伊姆斯夫婦的住宅也是由造價低廉的工廠既成鋼筋結構建成的,外面鋪著玻璃和預制板等簡素建材,理論上說是一種“盒子”。伊姆斯夫婦在這個盒子裏,放置了自己設計的家具,裝飾著色彩斑斕的工藝品、民間藝術品、雜貨和生活用品,仿佛住在一個大玩具箱裏,悠閑又充滿樂趣。在我眼中,武田先生的住宅和日常生活,與伊姆斯夫婦重疊到了一起。

這次參觀給我留下的刺激和感動,讓我至今難忘。

從某種角度說,這次參觀可以說是一場“事件”,從此改變了我的建築觀和住宅觀。篇幅有限,我無法詳述。概括來說,我想是,住宅的好壞,不是由設計主題、樣式、精細程度等建築意義上的優劣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住在裏面的人的生活品格(也可以稱之為屋主的生活邏輯、精神氣質)。

建築師這種職業,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過度追求獨創性,渴望惹人註目,喜歡在作品裏添加嶄新奇特的造型和難解的理論(按照建築家的說法,這叫作“概念”),讓人贊也不是,否也不是。(當然了,建築師裏不都是這種一心想贏得喝彩的野心家,大多數還是腳踏實地默默工作。)但是,在認真參觀過武田夫婦的日常生活後,我想,比起奇異造型和難解理論,家這種東西,首先應是一種大度地包容起屋主日常生活的容器。在此之上,如果還能在裏面創造新的生活方式,找到日常樂趣,當作生活舞臺,讓一座住宅充滿著潛在的可能性,才是最重要的。

2017年冬天,街角商店櫥窗裏亮起聖誕節燈光的時候,我再一次拜訪了武田夫婦。

坐在開往伊豆的特快列車“舞子號”上,望著窗外流淌而過的晴和冬日風景,一直糾纏著我的繁雜工作日程和始終擺脫不開的慢性疲勞感,此時都雲開霧散,我的身體和內心一下子輕松起來。遠望著溫暖的冬日陽光將灰褐色連綿枯山溫柔地擁到懷中,那一刻真是至福時間。在伊豆急下田車站下車,從這裏去武田先生家,要經過山路,雖然偏僻,一路卻是優美的南伊豆風景。

下了出租車,我仰望著被雜木林重重包裹,沐浴在冬日午後暖陽下的武田家,爬上坡路,便看到前來迎接我的武田先生和誌信夫人。他們滿臉笑容,聲音明快:“來了啊,歡迎你來!”我與武田夫婦相識已有四十年,這些年間,我聽過了多少次這樣的問候啊。而走入玄關的我,則說道:“我回來了!”

玄關處的木地板,頂端分成兩叉的樹幹做成的衣帽架,立式鋼琴和巴赫作品樂譜,鋼琴旁的橢圓形玻璃櫃—映入眼簾的都是妥當地擺放在“老地方”的“老物件”,既讓我安心,又令我想起過去的好時光。我在起居室裏的椅子上坐下來,閑聊了片刻,不經意間與攝影師雨宮對上視線,才想起我是來采訪的。趁著還沒有舒服得不想起身,先去參觀一下武田先生的工坊。

電子書版權歸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若有違反您個人權益,請留言反饋刪除相關信息。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