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節考epub-pdf-mobi-txt-azw3 - Epubooks.top
書名:楢山節考
格式:EPUB/MOBI/AZW3
標簽:小說 文學
內容簡介:
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個小村子裏,由於赤貧而沿襲下來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老人只要活到七十歲便要被長子背到楢山丟棄,當地人稱作參拜楢山神。
阿玲雖然即將年滿七十歲,但身體還十分硬朗,她擔心自己在外人看來是“怪人”,是到了年紀還不去楢山多吃了糧食的“多余人”,於是拿定主意,在70 歲的新年那天就進山去。為了顯示出自己不中用了,她還用石頭特地磕掉了結實的門牙。但是在阿玲去楢山之前,她還必須做一系列的準備,把家裏安排妥當……
本書收錄了包括《楢山節考》在內的五篇作品,其中由《楢山節考》《東北的神武們》改編的電影《楢山節考》獲得第3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作者簡介:
深澤七郎
1914出生於山梨縣。從初中開始熱衷於吉他,後來經常舉辦獨奏會。憑借《楢山節考》獲得第一屆中央公論新人獎,開始作家生活,此後創作了《東北的神武們》《笛吹川》等小說。因發表《風流夢譚》,引起日本右翼團體抗議,開始了流浪生活。在埼玉縣開設了愛樂農場,在東京下町開設今川燒烤店,創作了《甲州子守歌》《庶民烈傳》等,1981年憑借《陸奧的木偶》獲得谷崎潤一郎獎。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网盘密码1122
=======================================================
部分摘錄:
楢山節考
山連著山,一眼望不到盡頭。在這信州(1)的群山之中有個村子,叫作“對面的村子”。阿玲的家就在該村的盡頭。她家門前有一個大櫸樹砍伐後留下的樹樁子,切口十分平整,跟一塊板兒似的,孩子們以及過路人都喜歡在那上面坐一坐、歇歇腳,備受珍愛。於是,村裏人幹脆就把阿玲家叫成了“樹墩兒家”。阿玲嫁到這裏來,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兒了。這兒的村民把阿玲的娘家也叫作“對面的村子”。其實,這兩個村子都沒有正式的名稱,所以就都把對方叫作“對面的村子”。然而,說是“對面的村子”,其實中間還隔著一座山呢。阿玲今年六十九歲,老伴兒二十年前就死掉了。她有個獨生子名叫辰平。辰平的老婆也在去年撿栗子的時候,跌入山谷死掉了。留下的四個孫兒、孫女全靠阿玲照料。可比起照料孫兒來,阿玲覺得給已成了鰥夫的辰平找個續弦更傷腦筋。因為,本村也好,“對面的村子”也好,都沒有合適的寡婦。
這天,阿玲終於聽到兩種她盼望已久的聲音。其一是去後山的行人所唱的祭歌:
楢山祭喲來三次了
栗子樹喲也開花了
正想著“該有人唱了吧”的當兒,阿玲就聽到了這首村裏人跳盂蘭盆舞(2)時唱的歌。“今年怎麽還沒人唱呢?”——其實阿玲早就惦記著了。這歌也沒什麽特別的意思,無非說過上三年人就添了三歲。可與此同時,由於村子裏有老人活到七十歲就要“上楢山”的習俗,所以這歌也在提醒老人:年紀不饒人啊。
阿玲把耳朵側向歌聲傳來的方向,偷偷地瞟了一眼身旁辰平的臉,見他抿著嘴,正聽著那歌聲出神呢。同時她也看到他眼珠子瞪得大大的,淚光閃爍,心想,他到底還是為這事兒上心的——因為到時候辰平是要陪著阿玲“上楢山”的。
“這小子,是有良心的!”
阿玲不由得感到心頭一熱。
阿玲期盼著的另一個聲音,是由飛腳(3)從她娘家捎來的一個口信。說是“對面的村子”出了一個寡婦。那人與辰平同年,四十五歲,三天前剛剛辦完亡夫的喪事。只要年齡合適,這事兒就等於確定了。因此,飛腳來的時候僅僅是來通知出了個寡婦的,而回去的時候就連過門的日子都定好了。當時,辰平進山去了,不在家。不過這事兒與其說是阿玲的擅自決定,倒不如說,聽到飛腳捎來的這個口信時,就已經萬事大吉了。等辰平回家後,告訴他一聲就行了。
在這兒,婚事極為簡單,誰家都一樣。男女雙方要是自己好上的,他們說定了就行了。沒有什麽正兒八經的婚禮,只是當事人住到對方家裏去而已。即便有媒人從中作伐,只要年歲相當,事情也就成了。當事人到對方家裏去玩玩,住下不走了,不知不覺間就成他家的人了。到了盂蘭盆節、過年的時候,也沒什麽地方可去遊玩的,只是不幹活兒罷了。只有在過楢山祭的時候才會做點好吃的,平日裏則得過且過,萬事從簡。
阿玲眺望著飛腳回去的方向,心中暗忖道:這飛腳說是娘家派來送信的,卻怕是那寡婦的親戚吧。男人才死了三天,就馬上跑來說定改嫁的事情,估計他們也很擔心寡婦的歸宿吧。同時她又想到,從自己一方來說,也是希望那寡婦快點進門的。因為到明年自己就滿七十歲了,該“上楢山”了。就在這個當兒,有人來說年歲相當的親事,可謂正中下懷。所以她一想到再過幾天,那寡婦就會在他父親或別的什麽人的陪同下上門來,就松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肩頭的一副重擔。其實,別說是娶個兒媳婦了,只是想象一下家裏來個女人,她就已經覺得是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孫兒輩中前三個都是小子,打頭的是袈裟吉,十六歲了,最小的是個女娃,才三歲。兒子辰平由於老也找不到續弦,近來已死了這條心了,渾渾噩噩的,阿玲也好,村裏人也罷,都覺得他無論做什麽都無精打采的。不過這下可好了,他總算又能振作起來了。想到這裏,阿玲覺得連自己都充滿了朝氣。
傍晚時分,辰平從山裏回來剛剛在樹墩兒上坐定身軀,阿玲就在屋裏朝著他的後背大叫道:
“餵,你媳婦要從‘對面的村子’過來了!前天才守的寡,說是一過‘七七’就來啊。”
講起兒子的親事已定,阿玲就跟替自己表功似的,得意揚揚。
辰平回過頭來說道:
“是嗎?從‘對面的村子’過來嗎?多大歲數呀?”
阿玲飛快地來到辰平的身邊,說道:
“說是叫作‘阿玉’,四十五,跟你同歲哦。”
辰平笑道:
“無所謂,事到如今,我早就沒色心了。啊哈哈。”
辰平似乎有些害臊,跟阿玲搭著腔,倒也有些興奮。根據老人特有的敏感,阿玲覺得辰平除了又得個老婆,仿佛還糾結著別的什麽心事,可她眼下正在興頭上,顧不上這個。
楢山上是住著神靈的。進過楢山的人全都見過神靈,所以對於這一點是沒人懷疑的。事實上也正因為有神靈存在,所以比起別的節日來,大家對於祭祀才特別賣力。甚至到了一說起祭祀,就專指楢山祭的程度。楢山祭跟盂蘭盆節是連在一起的,跳盂蘭盆舞時唱的歌跟楢山祭時唱的歌也是一樣的。
盂蘭盆節在陰歷的七月十三至十六,楢山祭則在其前一夜,七月十二,是個夜祭。到了那天夜裏,人們要吃初秋的山貨,野栗子、野葡萄、米櫧和榧子樹的果實、蘑菇什麽的。除此之外,還要吃更為寶貴的白米飯,喝米酒。白米在這兒被稱作“白萩花”(4),在窮村子裏,即便種上了,產量也很低。由於這兒是山區,平地很少,所以平時是以收成好的小米、稗子、玉米為主食的,白米飯只有在過楢山祭或生重病時才吃得上。
跳盂蘭盆舞時唱的歌中也有這樣的歌詞:
我家老爸不像話
病了三天就吃白米飯
這是個勸人節儉、反對奢侈的歌。說是自己的父親才生了一點小病就要吃白米飯,嘲諷他是個敗家子、大渾蛋。這首歌就跟格言似的,可以在各種場合運用。譬如在嘲諷兒子好吃懶做時,父母或兄弟就會這麽唱:
我家小哥不像話
病了三天就吃白米飯
相當於警告兒子說:你遊手好閑,不知勞苦,居然還好意思吃白米飯?另外,兒女在不聽父母的吩咐,跟父母提意見的時候,也能唱這首歌。
楢山祭的歌,其實只有“栗子開花”那麽一首,但村裏人用此唱腔,編出了各種各樣好玩兒的歌來。
阿玲家位於村子的邊上,自然就成了人們進山時的必經之路。眼下離楢山祭只有一個月了,而這種歌經人一唱開了頭,就接連不斷地有人唱,也紛紛傳入了阿玲的耳朵。
鹽鋪的阿酉運氣好啊
上山那天喲下了雪
歌裏所唱的“上山”二字,在這個村子裏是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的。盡管發音和聲調一模一樣,但誰聽了都能分辨出到底是哪種意思。一種是為了砍柴、燒炭等目的而上山幹活的意思;另一種是“上楢山”的意思。傳說“上楢山”那天如果下雪的話,這人的運氣就很好。其實,現在的鹽鋪裏並沒有一個叫作“阿酉”的人,但在多少代之前,是有這麽個人的。那人上山的時候正趕上下雪,所以他就成了運氣好之人的代表,被編入了歌詞且流傳至今。就這個村子而言,下雪並不是什麽稀罕事兒。到了冬天,村子裏也時常下雪,山頂上也一片雪白,不過這個叫“阿酉”的人,是到了楢山的時候老天爺才開始下雪的。要是在雪中行走,那就是不走運了。所以,阿酉遇到的那種情況是最為理想的。不僅如此,這首歌其實還包含著另一層含義,那就是提供了一個暗示:要“上楢山”的話,不要夏天進,盡可能地要在冬天進。因此,“上楢山”的人要選擇將要下雪的當兒上山。如果已經下了雪並積得很厚了,也就進不了山了。神靈所居住的楢山離得很遠,要爬過七個山谷,繞過三個池塘才能到達。所以,行走在沒有積雪的山道上,到了那兒仍不下雪的話,就沒什麽幸運可言了。所以說這首歌其實還指定了一個極為嚴苛的上山時間:要在下雪前上山!
阿玲早就做好了“上楢山”的心理準備。動身前請客人喝的米酒是必須早早預備下的,上山後自己要坐的草席也在三年前就編好了。給成了鰥夫的辰平找續弦,也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之一。現在,請客用的米酒、草席、兒子的續弦全都料理停當了,但還有一件事,也必須事先辦好才行。
瞅準了一個誰都不在的當兒,阿玲捏起一塊打火石,張開嘴,用打火石“哢哢哢”地敲打起自己的門牙來。她要敲掉自己那口結實的牙齒。“哢哢哢”——敲擊聲直沖腦門,口中疼痛難耐。她心想,只要忍著疼不停地敲,總會將牙齒敲下來的。由於她非常希望自己掉牙齒,甚至連現在敲打牙齒時的疼痛都覺得十分爽快。
阿玲在上了年紀之後,牙齒依舊好好的。她在年輕的時候就為自己有一口好牙而自豪。那會兒,她甚至能“嘎嘣嘎嘣”地將曬幹了的玉米粒嚼碎了吃下肚去。上年紀後,牙也一顆都沒掉。這讓阿玲感到害臊。兒子辰平已經掉了好幾顆了,她卻依舊滿口牙整整齊齊的,讓人覺得她一點也不肯少吃,什麽都能吃。在這麽個食物匱乏的村子裏,這可是件令人害臊的事啊。
村裏有人跟她說:
“就你這口牙,沒什麽不能嚼的了,松塔也好,放屁豆也罷,全能一掃而光的吧。”
這可不是什麽玩笑話,而是赤裸裸的嘲諷。所謂“放屁豆”,其實就是蠶豆,硬得跟石子似的,吃了就會放屁。所以吃了它而放屁的時候,就會說“吃放屁豆了嘛”。由於它又硬又難吃,通常又叫作“硬豆”。阿玲從未在人前放過屁,卻被人說吃放屁豆什麽的,確實是一種嘲諷。這一點她自己也很清楚。因為已經有好幾個人這麽說她了。她覺得自己老了,並且已經到了要“上楢山”的年紀,可牙齒還這麽結實,也難怪人家要說三道四了。
就連孫子袈裟吉也來嘲笑她,說:
“婆婆的鬼牙有三十三根。”
居然連孫兒輩都這麽肆無忌憚地嘲笑她了。可是,阿玲用手指摸著數了一遍,上下加起來是二十八顆。
“胡說八道!明明只有二十八顆!”她反駁道。
“哈哈,你只會數到二十八吧?其實還有呢。”袈裟吉故意氣她道。
其實袈裟吉就是想說“三十三根”罷了。
去年跳盂蘭盆舞唱歌時,他唱道:
“我家婆婆的隱私處,長著鬼牙三十三根……”
結果把大家笑得滿地打滾。其實這首歌是袈裟吉從村裏一首最下流的歌改過來的。原本唱的是“我娘的隱私處/長著三十三根毛”,是一首侮辱自己母親的歌。袈裟吉將“毛”替換成了“鬼牙”,結果大受歡迎,所以他覺得不說成“三十三根”就不夠味兒了。並且,他還到處去跟人說阿玲有“三十三根”牙齒。
阿玲嫁到這個村子來的時候,曾被稱為村中第一美女,老伴兒死了之後,她也沒像別的寡婦那樣惹出什麽風言風語,甚至從未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過。沒想到的是,居然因為牙齒的事情而丟人現眼了。因此她覺得在“上楢山”之前,怎麽著也要讓自己掉幾顆牙齒。她希望自己坐在辰平的背架上“上楢山”時,是一個掉了牙齒的、體面的老太婆。就因為這,她才背著人,偷偷地用打火石敲掉自己的牙齒。
電子書版權歸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若有違反您個人權益,請留言反饋刪除相關信息。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