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袍之刺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罩袍之刺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罩袍之刺Epub

  • 书名:罩袍之刺
  • 作者:原未
  • 格式:EPUB/MOBI/AZW3
  • 标签:文学
  • 时间:2022-10-07
  • ISBN:9787108065384

 

罩袍之刺内容简介

  1. 罩袍,英国人称为波卡(Burka),阿富汗人叫它茶达里(Chardari),是一种长至脚踝,面部用网眼布料织成的蒙面长袍,也是外界对阿富汗女性的固有印象。
  2. 真实是一种尊严,对于探究真实,面对真实的人如此,对于终于得以真实样貌示人的人,更是如此。人们对于阿富汗的印象,似乎只有战争、童婚以及对女性的虐待。是的,以上皆为事实,然而事实不止于此。跑了几次阿富汗后,笔者深感人们的偏见就像一根刺牢牢地钉在罩袍上面,罩袍遮挡的不仅是她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双眼。
  3. 笔者与书中的六位阿富汗女性同吃同住一起,她们是赫拉特附近小镇里教中国武术的老师卡瓦利,被时代周刊成为改变阿富汗的女性;雇佣了400名坎大哈女工(其中很多是寡妇)的绣坊老板瑞吉娜(她的父亲是前坎大哈市长,2011年被自杀炸弹炸死);吃有机食品,行为举止都不像阿富汗人的记者迪巴;因先天发育不全用嘴画画的撒谎少女鲁巴巴;开馕铺贴补家用,养出两个做女性广播的好女儿的妇人古尔赞;还有做为难民生在伊朗,如今是赫拉特大学兽医系的大学生热扎伊。6位女性,从16岁的残疾画家少女到年近半百的做饼妇人;6个故事,从前坎大哈市长的女儿到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6种角度,从不能声张的爱情到舐犊情深的亲情。她们出生不同的省份,来自不同的民族,从事不同的工作,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性格,阿富汗女性和我们一样,没有更高尚,也没有更卑微。
  4. 笔者自认为没有权利来定义她们是什么样的人,只希望能以平视的角度,用所听所见所闻来真实呈现当代阿富汗女性的生活。

罩袍之刺作者简介

  1. 原未,笔名原老未,生于1986年。《中国国家地理》等多个杂志的特约摄影师,撰稿人,曾于2014年出版图文集《俺心中有一头骆驼》,足迹遍布非洲、中东、欧洲、中南美洲及南太平洋岛国等60余国,尤其喜欢往还没来得及被西方文明同化的地方跑,为拍摄北部山区及卡拉什民族在巴基斯坦停留三个月,也曾在非洲南部莫桑比克、瑞典斯德哥尔摩、外高加索小国格鲁吉亚各生活居住过半年的时间。从2013年9月开始专注于阿富汗人文纪实,五年间四次往返于阿富汗诸省,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拍摄采访当地女性生活现状,真诚地记录这个被世人给予太多偏见的国家。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


资源地址:

Epub版-----密码1122

MOBI版-----密码1122

PDF版------密码1122

TxT版

azw3版------密码1122

=======================================================

部分试读:

 费扎巴德位于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库克察河谷,这个海拔1200多米高的小城除了夏天,其他季节的清晨都很寒冷。2017年1月的某天,太阳还没有露头时,费扎巴德老城的清真寺挂得高高的喇叭中,传出了穆安津(4)对穆斯林的召唤,那悠长的宣礼声飘过静谧的天空,越过铁桥上的链条,爬上石头垒出的台阶,穿过古尔赞婶婶家的院门,将她从睡梦中唤醒。

炉子里的煤块经过一夜的燃烧,已经快要熄灭了。古尔赞婶婶披上外衣,从旁边的矮柜中拿出做礼拜用的跪毯,对着麦加的方向铺好,开始做今天的第一次礼拜。

古尔赞婶婶收好跪毯后,拿起矮柜上的应急灯,挪动着不大灵活的臀部,小心翼翼地跨过两个依然在睡梦中的女儿,走到了门厅。

费扎巴德居民的人均收入是首都喀布尔的1/2,可每度电的价格却高达45富汗尼,足足是喀布尔的15倍(5)。

电费贵到咂舌,人们却只能从傍晚5点开始(也是一天中供电最稳定的时间),充分利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给手机充电,看电视,在灯光下做饭、吃饭、洗碗,再在10点停电之前,把被褥铺在地毯上,因为一旦时针跨过数字12,随时都可能一片漆黑。

邻居家的萨尔米娜,头上顶着要送到古尔赞婶婶处的面团2017.01

费扎巴德老城的铁桥2017.01

古尔赞婶婶明知没什么希望,还是随手拨了下墙上的开关。果然,同大多数日子一样,屋里的亮度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她只好在应急灯的白光下,掀开了盖在长方形托盘上的毛毯,里面是她夜里起来准备的10公斤面团,经过几小时的发酵,已经是最初的两倍大,圆鼓鼓的,像怀孕女人的肚皮。古尔赞婶婶满意地把毛毯盖回去。

这时天色已亮,浅金色的晨光透过薄雾斜扫进房间,打在了紫红色的毛毯上。

1988年,苏联逐步开始从富汗撤军,古尔赞婶婶——或许在那时我们只应该称呼她为古尔赞,嫁给了她的邻居莫纳德,一个为苏维埃政府官员开了三年车的司机。第二年年底,苏联最后一批军队也离开了,游击队员从周围的山上跑到费扎巴德的镇上,成了新的当权者。

这里表面一片和气,暗地里不同派别的争斗却格外激烈,这些在山上待了很多年的男人已许久未见过女人,对异性的渴望与战争中塑成的狠辣融在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地打量着身边经过的每一个女人。为了躲避那些讨厌的眼神,连已经生下大女儿的古尔赞,也不得不像她的长辈那样,在出门时穿起了蓝色的茶达里(6)。

莫纳德依然为政府工作,只是服务的对象变成了游击队中的某位军官。

又几年过去了,人们从广播中越来越常听到一个名为“塔利班”的组织,听说是一群有着崇高理想的年轻学生,他们试图终结内乱,决心为和平和伊斯兰而战

而后,人们又听说游击队中的拉伯人转而加入塔利班,这个组织也因此深受伊斯兰古典主义“瓦哈比”教派的影响,在占领喀布尔后,不再允许女孩上学,也禁止女人工作,还不让人们做任何有趣的事,如果有人被举报在该礼拜的时候做其他事,就会被施以鞭刑

越往后传来的消息越糟,人们听说塔利班已经攻破了萨朗垭口,占领了昆都士。

最糟糕的时候,战火离费扎巴德只有20多公里,重型炮的声音又重新在人们的耳边响起,城里的医生、老师、屠夫、裁缝、高中生、大学生、出租车司机,还有古尔赞的丈夫,都为了保护家人,为了保有自由刮胡子的权利,自愿或半被迫地奔赴战场。

临走前,莫纳德抱起两个女儿亲了又亲,在她们的哭声中离开家,走到老城的士兵集结处,登上卡车去了前线。

在一场场的战斗中,无数个家庭失去了儿子、父亲,可他们总算把塔利班击退,保住了巴达赫尚,使这里成为阿富汗唯一一个在塔利班统治时期没有被占领的省份。

一件蓝色的茶达里2013.10

很多人回来了,只是把母亲给的一些皮肉、鲜血、眼睛、一条或两条胳膊、一条或两条腿永远地留在了山间,作为丰沃的肥料给予了自然。在古尔赞虔诚的祈祷中,她的丈夫也回来了,莫纳德的肺部被一颗流弹打中,虽然活了下来,但胸腔里就像安了个风箱,呼吸听上去嘶嘶啦的,一咳嗽就停不下来。

好在上司念及多年的情分,把一辆政府快淘汰的旧日本车送给了他。莫纳德依然是司机,只是服务的对象又成了费扎巴德的所有人。

费扎巴德没有公共交通系统,大街上每辆车都可以是出租车,需要搭车的话只需要招招手。

与他人共乘,路程近点儿只需3富汗尼,最远也不会超过15阿富汗尼

如果包下整辆车,根据路程远近车费在50—100阿富汗尼不等。

在2002年,莫纳德开出租的收入虽不如之前多,但除去日常开支仍有结余。他说要多存些钱留给两个女儿。

也许是因为给苏联占领军、游击队、拉巴尼(7)政府的各路官员开过车,跟在他们身旁“见过不少大场面”,也许是在战争中悟到了什么,这个男人并不像其他人那么重男轻女,他从没有因为妻子只为他生下两个女儿而苛责过她

相反,他是那么疼爱古尔赞和他们的两个女儿。

“这些钱留给纳吉亚和里诺,若她们喜欢念书,我就一直供到她们不想念为止

若她们想嫁人,这笔钱就是嫁妆,不能让她们因为钱的原因受到一丁点儿委屈。”古尔赞婶婶想起丈夫曾说过的话,对着清晨初升的太阳眯起了眼,该去屋外给火炕生火了。

古尔赞婶婶脱下外衣,换上冬天烤馕时才穿的“工作服”——一件米色的线衣和一件墨绿色的高领毛衣,还有一条快看不出颜色的茶色头巾。她在馕铺开业那天把这件墨绿色的毛衣穿在了身上,从每年深秋一直穿到来年春天,三年下来,腋下和肘部有好几处已经磨脱了线,去年便又在毛衣里面加了件米色的线衣,就这样一直穿到了现在。

院子里的馕铺2017.01

推开门,寒冷新鲜的空气扑面而至,古尔赞婶婶哈着气走到院子里,馕铺就在院子右侧——一个靠着院墙三米长、半人高的土炕,炕的两头垒得和院墙一般高,一侧是坛多里,口子用棉被盖着,几根木柱子顶住了已被烟熏得焦黑的房顶。古尔赞婶婶蹲下身打开炉门,向里面添了柴火和牛粪,她又用火柴点燃了一张硬纸壳,等火苗大起来才扔了进去。

古尔赞婶婶被烟呛得咳了两声,她站起来,往地上了下口水,又用鞋蹭了蹭,然后一手扶着腰,慢慢走回了屋内。

“早上好,玛代尔(8)Jaan(9)。昨晚不是说好了,喊醒我们帮您生火吗?
您怎么又自己去弄了?
”说话的是纳吉亚,古尔赞婶婶的大女儿。

“你们待会儿还要去电台,应该多睡一会儿,生火又不是一件多累人的事。”

“您的腰是不是又疼了?
今天让色莫尔婶婶帮忙照看铺子,我带您去医院看看吧。”小女儿里诺也醒了。

“去医院做什么?
还不是那些说了多少次的话,手术、手术、手术。医生动一下嘴皮子,比鸡叨谷子还要轻松,可我做了手术就起码两三个月不能动,馕铺怎么办?
不说别人,色莫尔家的孩子就吃不惯别家的,只爱吃我烤的馕。

小毛病,我歇歇就好了。”古尔赞婶婶嘴上这么说,动作却没停下来。

她弯下腰,把盖在面团上的毯子拿开,试图将托盘拽向卧室。里诺揉着眼睛,见状赶紧上前提起托盘的把手,帮母亲把面团拽进了屋。

古尔赞婶婶洗了手,又去厨房拿了菜刀和面粉。纳吉亚打着哈欠看手机“玛代尔Jaan,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雪呢。

里诺放下托盘,开始收拾毛毯和被褥,把它们整齐地堆放在墙角。她眼见古尔赞婶婶把一张塑料布铺在地毯上,又赶紧走到托盘边,吃力地把这10公斤的重家伙挪到塑料布上。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