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论战略》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作者: 王志刚
字幕: 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
简单的介绍:
国内知名民营智库智钢智库创始人王志刚,是近30年战略实践中系统化战略思维的第一个产物。
纵贯东西方,集百家之长,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为中国式战略做出了清晰的定义。
或许正是因为作者深谙中西,在商界实践了近30年,本书通透、系统,不像早先的晦涩难懂厚积薄发图书。战略书籍。
王志刚可以说对战略的九大关键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包括战略定义——解读——过程——两个支点——如何认识——如何分析——如何制定——如何实践——如何规避陷阱。定义,辅以通俗易懂的案例研究,一目了然,系统学习。
看过很多策略书,有的读不懂,有的太重,有的零散,有的过时,《王志纲论战略》作为全国营销咨询专业人士的第一本策略入门书,完美,期待你的学习。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战略是智慧之学,反映认知深度,体现了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所谓哲学(philosophy),在古希腊文中由philia和sophia两个词组成,philia的意思是爱,sophia的意思是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在根本层面上追问的,是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以彻底的态度反思已有的观念和认识,从价值理想出发把握存在的目标和历史的趋势,展示了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1]
同样,战略充分体现出了哲学对智慧孜孜追求的态度。尽管不少哲学家都声称,其他任何一门非哲学的学科都不能被称为“智慧之学”,但战略的确是一门智慧,战略旨在穿透事物的表象,探索其本质,通过对人们知行过程的把握,而达到对世界的本质、发展的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认识。
千百年来,无论东方西方,但凡被称为战略思想家的人,无不有着仰望星空、上下求索的智慧,有着认知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勇气。
战略是思维之法,讲究思辨精神,体现了哲学方法论思想。
一直以来,哲学都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哲学家们相互批判、相互推翻和相互取代的斗争史,但哲学的价值就是用来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的,这是目的,也是方法。[2]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束缚人思想的东西,因此哲学本身就是方法论,哲学就是要让人自觉认识到究竟是什么、是谁束缚了人的思想,应当怎样摆脱这种束缚。只有摆脱了思想上的束缚,认识的视野才能更加宽阔,思维的空间才能更加广大,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正是这种哲学思维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战略继承了哲学的方法论,战略就是用哲学的思维体系来审视、发现、反省、辩驳、求索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或不置可否、迷茫困惑的那些问题,是对现实和经验的反思,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审视当下,探寻未来。
战略是行动之术,指导行为发展,体现了哲学实践论思想。
当巴士底狱的枪声传到凡尔赛宫,惊慌失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问:“造反了吗?”波尔多公爵回答:“不,陛下,是革命。”造反与革命一词之差,不仅是词语的转换,更是观念和理念的变革。路易十六在深陷囹圄之时,讲过一句话:“是这两个人摧毁了法国。”他说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梭,一个是伏尔泰,都是哲学家。“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哲学是无用之大用。
同样,战略是更广泛的哲学思想的应用,以国家战略为例,几乎每一种国家战略背后都有某种哲学作为基础。戴高乐说,在亚历山大的行动里,我们能够发现亚里士多德。同样,在拿破仑的行动里可以发现卢梭和狄德罗的哲学;在希特勒的行动里可以发现尼采和特赖奇克的哲学;在东条英机的行动里可以发现福泽渝吉和神道教。而在美国的国家哲学中,实用主义一直占据主导性地位。[3]
一个国家战略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国际形势认识的深刻程度,而如何认识国际形势,归根到底又取决于用何种哲学思维作为指引。因此,国家战略竞争实际是战略境界——哲学思维方式的竞争。以什么样的世界观统领我们的思想,关系到国运的兴衰。
[1] 周濂.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
[2]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 林海红,田文林.失去的十年:美国中东战略失败的理论探讨[J].和平与发展,2011(5).
战略与人性
职业使然,我这几十年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上到高官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
大多数人都是在看戏,台上哭,自己也跟着哭;台上笑,自己也跟着笑。很多传奇他们信以为真,其实未如其然。演戏的人是疯子,自己很陶醉,但也许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战略咨询顾问,我给自己的定位既不是演员,也不是观众,可能是编剧、舞台监督或艺术指导。我既可以看见台下看戏者的情绪起伏,又可以看到台上演员们脱掉面具之后的本来面目,也见证过他们在特殊的国情环境中太多的沉沉浮浮、生生死死,这一切兴衰成败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性。
从古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政治立场、艺术审美、科学技术、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都在变迁,唯独人性变动极少,足以击穿时空。从原始的非洲部落,到贫困的第三世界,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横流的发达国家,从印第安部落,到古罗马,到近代帝国主义,到现代商业社会,绝大部分人类群体的历史都是由人性主导的。
《圣经·旧约》中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都是在讲人性。说来讽刺,恰恰也是因为人性的永恒,才让“以史为鉴”成了一句空话。所有发生的,皆有理由,已经发生的,终将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真正能做到“以史为鉴”的,可谓少之又少。可见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一定是洞察人性、驾驭人性的高手。
和哲学一样,人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天主教说人有七宗罪,它们是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淫欲。佛教说众生之苦,皆因贪、嗔、痴三个字。儒学的开山始祖孔子讲得最多的是仁,然而孔子所论的仁主要局限于仁本身,人性不是孔子讨论的重点。孔子论人性,只限一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何以相近,习何以相远,却没有明言。
孔子之后的孟子和荀子,对于人性的探讨各执一词,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两者都认为人性秉受于天,但荀子将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当作人性,孟子虽也承认这一本能,却认为人异于动物之根本,在于人先天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才是所谓的“人性”。在后世的儒学体系中,人性被愈发摆在了负面的位置,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禁锢下,人性被抑制到了极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沉稳,讲究喜怒不形于色,其实这都是人性压抑的表现。
14世纪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的思潮逐渐蔓延。人性摆脱传统宗教的束缚,个性张扬成了时代主流,这也为西方科技、文化、艺术的大繁荣提供了肥沃的自由土壤。
进化论的出现从自然选择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人性,在进化论者看来,人性是根植于基因中的生存和繁衍冲动,是文明进化、社会发展的不竭原动力。没有汹涌澎湃的人性,人类不可能进化到如今地球霸主的地位。
每个人都有人性,关于人性的理解也各自不同。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认为:“驱使人类进步的,正是三种负面情绪——懒惰、贪婪和恐惧。”斯大林在流放期间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曾留下批注:“人的恶习只有三个,软弱、贪婪、愚蠢,除此之外都是优点。”结合我这些年的江湖阅历来看,人性无非三大特点:贪婪、侥幸和虚荣,所有人概莫能外。
其他弱点,如懦弱、懒惰、嫉妒、傲慢、自负等,都能从这贪婪、虚荣、侥幸的“人性三原色”上找到解释。所谓懒惰,无非是逃避努力的贪婪;所谓懦弱,无非是一厢情愿的侥幸;所谓嫉妒,无非是求而不得的虚荣;所谓傲慢,无非是贪婪加虚荣;所谓自负,本质上是虚荣加侥幸;等等。
和别的说法略有不同的是,我不认同“贪婪、侥幸、虚荣”是人性的弱点,我更喜欢称其为人性的特点,它们是普遍而恒定的,并且同时具备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当消极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时,有些人被虚荣绑架,汲汲于名利,渴望镁光灯下的鲜花与掌声,生怕别人不关注他,登山、约会、当网红代言人,不断搞出些大新闻,一次次用超常规的方式做出吸引大众眼球的事情。说到底,都是虚荣作祟。这种人往往把面子和排场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活得很累。有些人被贪婪绑架,把企业的规模当作唯一的目标,高周转、高风险、高杠杆,半夜惊醒时想的都是如何成为首富,殊不知撞树而亡的兔子永远是跑得最快的那只。有些人被侥幸绑架,沉迷于资本的魔力,一次次成功空手套白狼,用讲故事的方式给自己的企业加杠杆,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到头来风向一变,资金链一断,几十年爬上神坛,跌落只需要一瞬间。
而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握人性的边界,把贪婪变成雄心,这个人不成功都不可能;如果能把侥幸变成胆魄,敢于冒险,弯道超车,这个人就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如果把虚荣变成珍惜羽毛,爱惜名节,这个人就会走得长远。无法驾驭贪婪、侥幸、虚荣,死亡只是早晚的事。
如何驾驭人性?我总结了两个词“要我做”和“我要做”,一个是拽牛尾巴,一个是牵牛鼻子,力度相同,效果却天差地别。
多年来,我最喜欢看的影视剧就是越狱类的,从《基督山伯爵》到《肖申克的救赎》,一直到《越狱》,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监狱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场景,有强度极高的压迫,也有永不停歇的反抗,囚犯想要越狱,就要把智慧与潜能发挥到极致,“我要做”的冲动和“要我做”的高压不断摩擦碰撞,迸发出强大的火花,也成了影视作品永远不过时的精彩题材。
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就在于解决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问题。
在过去短短几百年内,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推动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数次产业革命,造就了人类文明诞生数千年来最伟大的光辉与繁荣。人类文明中,现今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所有东西,科技、制度、文化、思想,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我要做”的原动力。一个伟大的出发点不一定能够成就光明的现实。恰恰相反,看似丑陋的出发点却往往在最后成就了伟大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大江大海40年的峥嵘岁月史,也是一部人性力量的见证史。支配中国社会几十年的治理逻辑从“要我做”扭转到“我要做”上来。被约束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突然遇到了某种程度的机遇。“我要做”给了芸芸众生一条改变命运的“活路”,这颗种子最后却结出累累硕果:人民群众将它变成了无数种“活法”,从“活路”到“活法”,一场伟大的奇迹就此诞生。
多年以来,我接触了成千上万个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其中不乏许多草根出身的巨富。他们早年有的是洗脚上田的农民,有的是裁缝、修鞋匠等小手工业者,有的是靠摆地摊发家的商贩。尽管来路各异、生意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背景:普遍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文化水平不高。苦难的生活、强大的压力、卑贱的地位,不仅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反而让他们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
这种强烈的愿望在鼓励“我要做”的社会环境中彻底挣脱了束缚,得到了解放。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坚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财富之巅,勇立商海潮头。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未来之路通往何处,也对自身命运去向无所适从。但他们唯一知道的是:无论用怎样的手段,都必须在那混乱而野蛮的年代里,从失败者的尸骸堆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这背后的本质,就是释放了人性,就是“我要做”的力量。
深圳的崛起和华为的成功,都是人性伟力的体现。
改革开放之初,在广州、深圳之间100多公里长的走廊地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潮。我在做记者期间曾深度调研其发展全过程,并最终写成了一部报告文学《百万移民下珠江》。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