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即答案》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问题即答案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豆瓣评分:7.7

内容简介

   什么样的问题是一个好问题?

   问题的力量如何使我们绝处逢生?

   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在面对僵局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我们如何创造提问友好型空间?

   提问的艺术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学?

   珍·古道尔说:“在我看来,提问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属性。”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寻找答案的过程。问题的引导作用常常在我们追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被忽略了。

   其实,问题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各种各样的新洞见。不过在我们研究如何开门之前,应当首先看一看自己手里的钥匙是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那把。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意识。现代环境使我们越发不爱提问,甚至逐渐扼杀了我们原本具有的好奇心和提问冲动。赫尔·葛瑞格森建议我们及时从所谓的正确答案组成的信息泡沫中清醒过来,他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让我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有利于提问的条件,开辟提问的绿洲。

   问题决定了答案的框架,改变问题就能改变答案产出的范围。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往往是由一个又一个具有催化作用的问题驱动的。这本书介绍了不同领域的提问者如何运用问题的力量,打破僵局,走出困境。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关键问题,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赫尔·葛瑞格森(Hal Gregersen),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与创新高级讲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曾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杰夫·戴尔合著《创新者的基因》。

   专注于领导力研究,被多家全球知名公司聘为创新、战略等方面的专业顾问,并在学术及商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2017年,他获得了Thinkers50的领导力奖。他会定期为阿迪达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佳士得、可口可乐、达能、探索频道等企业的高管做主题演讲。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资源地址: Epub版-----网盘密码1122 MOBI版-----网盘密码1122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关注提问能力大有裨益

突破性解决方案往往出自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你的提问能力越强,你就越有可能解锁更好的答案。说到“未知的未知”,你是否想到,有些人的提问能力就是更胜一筹,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如果你也觉得自己或者周围的人需要提高提问能力,那么你想过应该如何改进吗?

现在,你已经接受了这一想法,肯定会留意到许多创新性人才常常提到这一理念。比如,看看对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采访,你也许会因为他的这句话而陷入沉思:“在很多情况下,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难。如果你能提出正确的问题,那么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2]读一读埃伦·兰格(Ellen Langer)的博客,你的目光可能会被这位提出“正念”概念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论断所吸引:“除了在电视节目《危险边缘》和游戏《20个问题》中,我们往往更重视答案。但是,问题可以指导我们搜寻有效的信息,并直接引导我们走向答案。”[3]浏览推特时,你也许会转发颠覆性创新理论学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观点:“问题是答案的起源。没有问题,何来答案?”你也许还会突然发现毕加索的伟大论断展示出的对提问的敬意:“计算机一无是处,它们只能提供答案。”人们对于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呼吁似乎无处不在。

著名商业杂志《快公司》最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位特别有创意的工程师克里斯·金泰尔(Chris Gentile)。现任iBoard(埃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金泰尔找到了把全息影像应用到玩具批量生产中的方法。他还推动了其他一些虚拟现实的创新,比如三维网络图像和游戏设备。记者在采访这位奇才时满怀敬畏,收获颇丰。金泰尔吐露了四大创新要点,第一点便是改变问题。下面是报道中提到的一个例子。

一些研究者曾请金泰尔帮助他们把研制的机器人推向市场。进入实验室后,大家热情地陪他走向正在模拟人类运动的挥动手臂的机器人,但是金泰尔被另外一个景象吸引了:房间另外一端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流畅的机器人动作线条画。于是他问道:“那是什么?”人们告诉他,那是研究者开发的用于解读并描绘动作的软件。金泰尔笑道:“不要再去想机器人了!”于是,他把“如何把机器人推向市场”这一问题变成了“如何把软件推向市场”。这一想法大大提升了电子游戏和电影中的动画动作的逼真度。[4]

如此众多的研究者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醒人们提问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想法实在难以被撼动。我们往往认为创新思想是顿悟的成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甚至告诉自己,只有特殊的大脑,比如爱因斯坦的大脑,才会迸发出灵感之光。事实上,我们可以积极行动起来,不再被动等待、祈祷,而且我们也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关于提高提问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最初始于教育学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家也许听说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它列出了6种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从最基本的对知识的应用,比如对信息的辨认,到复杂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这一分类是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在1956年提出的,自此以后,大批教育理论家都开始探索利用更好的提问来激发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问题。最近几十年来,其他领域的专家也投来关注的目光,并把这一能力拓展到教室之外的其他环境中。比如,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埃德加·沙因(Edgar Schein)便呼吁领导者进行“低姿态探询”,他将其定义为“引导他人开口的艺术,提出你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的艺术,基于对方的好奇和兴趣建立关系的艺术”[5]

因此,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备的体系指导人们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实践。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这一研究促使人们意识到提问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这种技巧和能力。了解提问的重要性,并且下决心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会使你的生活与以前大不相同。大家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现在要做些什么,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出更好的

并非所有问题都是优质问题

几乎所有研究提问的专家都曾提到,并非所有问题都具有相同的效力。提高提问能力并不仅仅是向别人或者自己提出更多的问题。问题有很多种,有些颇具启示性,有些颇具指导性,而有些则贻害无穷。

布鲁姆的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在本质上的差别,它们取决于思考者的心理过程。比如,解决问题需要复杂的认知过程,而提取记忆则不需要。罗伯特·佩特(Robert Pate)和内维尔·布雷默(Neville Bremer)提出了另外一种与之类似的分类方式,把问题分为聚合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聚合性问题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聚合性问题。这些“封闭性”问题,比如“夏威夷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可以检测人们的知识或者逻辑能力。发散性问题的答案则并不唯一,比如“社会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类似的问题需要人们的创新性思维。[6]

尽管“开放”似乎优于“封闭”,“复杂认知”听起来也要比“简单认知”更加高深,但事实上这些分类方式本身并不意味着价值判断。理论学家强调,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只是对应的目标不同。比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揭示“未知的未知”来发掘创意,或者我们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那么我们就在进行价值判断。这时,最好的问题就是那些能够激发想象力、促进改革的问题。

与此同时,问题的好坏还取决于提问者的出发点。比如,苹果公司的前设计总监乔纳森·艾夫(Jony Ive)过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艾夫注意到,乔布斯的注意力总会高度集中在那些亟需关注的项目上。一天,艾夫告诉乔布斯,他对此非常钦佩,并且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于是,这成了乔布斯优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艾夫说,在他们的日常交往中,乔布斯经常问“今天你拒绝了多少次干扰”,以此来提升艾夫的专注力。[7]

这个问题本身相当高明,因为它转换了思考的角度:保持专注的重点不在于维持注意力,而在于拒绝干扰。但是,乔布斯日复一日地提出这个问题简直像是虐待。不过艾夫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乔布斯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助他。有人提出问题可能是出于关心,但同样的问题由另一个人提出就有可能是斥责。

在我看来,最优质的问题,也就是本书聚焦的问题,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问题可以消除障碍(比如错误的假设),引导人们走向新的、更有成效的道路。接下来,让我

优质问题可以消除错误假设

有些问题可以打破禁锢人们思维的壁垒。它们会消除思维中的某些“固有模式”,打开新的探索之门。我们通常称之为“重塑框架”。

致力于创意和创新研究写作的斯坦福大学教授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便是“重塑框架”的大力倡导者。她提出:“所有问题都可以决定答案的框架,而改变了框架就会大大改变答案出现的大致范围。”齐莉格还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句:“如果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解决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那么我会先花55分钟来思考如何提问。因为一旦我确定了问题,解决它只需要不到5分钟。”齐莉格提出,“重塑框架”的方式之一就是思索和你截然不同的人可能会选取的角度。孩子的解读方式是否会异于成人?当地人和外地人的视角是否会大相径庭?[8]

在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有一个部门叫作“登月工厂”,专门为重大问题设计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它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名字——X实验室,正如项目经理菲尔·沃森(Phil Watson)所说,它致力于挑战“存在已久并困扰着整个世界的问题”,新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契机。比如,交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Alphabet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已经从X实验室中剥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Waymo(慧摩)。气球网络计划(Project Loon)也是如此,这个X实验室的项目致力于利用高空超压气球构建空中网络,从而为全球最为偏远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团队一如既往地首先着手于准确地界定问题,而不是急匆匆地研究解决方案。沃森告诉我,团队负责人阿斯特罗·泰勒(Astro Teller)经常提醒大家“从最困难的地方入手”,当然这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在刚刚起步时很难精准预测问题的难点。

但是,X实验室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大家往往会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必然是有效的,他们还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假设团队的任务是让一只猴子坐在杆顶上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普通团队会直接研究如何设计一根能够使其顶端完美平衡的杆子。这个问题是他们可以解决的,而且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难点不在这里,而在于教会猴子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如果这个任务完不成,那么其他方面的所有努力都是无用功。因此,为了使自己更加专注于任务的重点,X实验室的人们在交流中会使用“猴子优先”的标签互相提醒。

人们总是沉溺于惯性思维,撞了南墙才回头。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习惯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但是在社会群体中,这种倾向的成因更为复杂。社会学家阿米塔伊·埃齐奥尼(Amitai Etzioni)发现,人们的社会身份和个性主要是由他们的交际关系塑造的,他认为我们会选择学习“稳定知识”,而不是挑战我们既有的基本认知的“转化型知识”。对大部分人来说,质疑自己知识体系的框架无异于使他们的世界天翻地覆。就像埃齐奥尼所说的那样:“一旦人们在基本的世界观、自我认识、对他人的评价或者战略上达成一致,决策者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就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付出沉重代价,这也将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挑战基本认知往往会变成禁忌,以限制知识的产生。”[9]这种状况还在继续。

事实证明,面对抵制重塑的高墙,问题是打破这面墙的最有效的方式。问题可以温和地敲开禁忌之地的大门,帮助个体和群体重新审视基本设想。对此,埃隆·马斯克喜欢使用“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几年前,他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荣登《福布斯》杂志最具创新性公司榜首,我们团队请他谈谈从新角度解决大问题的技巧。

马斯克解释说,第一性原理就是要摒弃所有本不该被当作已知条件的信息,直视无可辩驳的基本事实,然后重新开始推断。马斯克举了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自特斯拉所处的汽车领域。特斯拉汽车配备的是轻型铝车轮,为什么公司要接受现行的500美元的单价呢?马斯克可能会说:“这好像有点儿不合常理。铸铝的价格大概是每磅[10]2美元,而每个车轮大概重25磅,也就是50美元。当然还有一些加工成本,那么价格就翻一番,到100美元吧。这个车轮的价格不应该是500美元。”马斯克很清楚人们通常不会如此质疑现实。他们很可能会说:“我们对比了其他公司买入车轮的价格,似乎是300~600美元。所以,我们觉得500美元的价格还不错。”但这只能说明其他公司也被宰了!就像他总结的那样,根据第一性原理分析问题,就是“通过提问‘我们确认的基本事实是什么’来探寻某个领域的基本真相。你非常确信的事情便是基本真相、公理,然后你再据此进行推理”。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