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是最好的家教》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作者: 山本美芽

 

这本书讲了什么?

 

1.我一直试图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

 

在做音乐专栏作家的近十年中,我采访了数百位活跃在古典乐、爵士乐以及融合音乐一线的专业演奏家、作曲家。在此过程中,我与很多音乐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只要我有疑问,他们都会悉心解答。

 

除此之外,我还有幸采访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顶级钢琴老师和中小学音乐老师,体验过他们的现场表演,以及课堂氛围。

 

2.与这些身处艺术巅峰的人面对面交流,不仅让我增加了很多知识,更有很多让我惊呼“原来如此”的时刻。通过这些采访,我对于“如何挖掘人的潜能”这一问题不断产生新的认识。

 

要想在一个领域做到领先,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功。然而打好基础之后,至关重要的就是创造力。

 

3.那么创造力来自哪里呢?在与众多音乐家和教育家的交谈中,我得出了结论:创造力来源于敏锐的五感与久经磨砺的对美的感知力。创造力来源于你的追问——“把这里改一下会有什么不同?”创造力来源于你能感受到的色彩、造型、声音的细微差异。

 

回想过去,无论在为了成为钢琴家而终日苦练的少年时代,还是在钻研音乐教育理论和历史的青年时代,我对于培养美感这件事都缺乏重视。

 

4.美感无法轻易获得,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踏实地磨砺与积累。而当时的我,对于收效慢的练习缺乏耐心。

 

但是,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花费一二十年来培养美感是很有必要的。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美感是一个人无法被轻易撼动的宝贵资产,它能在任何场合帮助到你。

 

美感来自好的习惯。

5.我想,每个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好的美感。不过,我们要知道美感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需要从小不断练习。

 

如果想让孩子对美的感知力达到世界级艺术家的水平,只靠父母的引导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孩子自身的才能和机遇。不过,如果想要丰富孩子的感知力,确实可以通过日常环境的打造和习惯的养成做到。

 

6.我发现,优秀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们,都十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磨炼感知能力,因为这对于他们进行一流的演奏和准确的指导至关重要。

 

实际上,音乐家从事的活动和育儿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这两者都没有通行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答案。并且,一旦决定去做,其间没有人会称赞你,就算辛苦也不能中途放弃。即便可以寻求帮助,但是对最终结果负责的人只有自己。两者都只能在孤独而又漫长的路上屏息前行,但最终都不一定能得到期待的成果……

 

7.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在这本书中讲述的培养习惯的方法,并不是全部非做不可。这本书的作用是给那些想做美育,但心中有所顾虑的家长们一颗定心丸。当你存在下面这些疑惑时,比如,“孩子的教育花费尚且需要筹措,为了这些事花钱,是不是太奢侈了?”“我的时间有限,没用的事情就不必做了吧。不过,不做这些事真的可以吗?”……希望看了这本书能给你信心,让你明白:美育能给孩子补充心灵的营养,是很重要的事,应该马上去做。

 

8.据说,十岁之前是为孩子的五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之前养成这些好习惯,那么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孩子的美感就会自主、稳步地发展了。

 

而且在十几岁时,孩子们有着成年后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吸收能力,就算在此之前只养成了一个激发感知力的习惯,日后也一定会有成果。

 

9.不管在什么领域,要成为一流的人,就必须从基础做起。但是建构好基础之后,左右未来发展的也许并不是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是创意发想的力量。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美感来自好的习惯

目前,家长们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这类旨在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学科十分重视。作为一个两岁女孩的妈妈,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但除此之外,站在一个音乐专栏作家的立场上,我认为对孩子进行“感知力”的教育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孩子获得学习能力的基础。

我一直试图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

在做音乐专栏作家的近十年中,我采访了数百位活跃在古典乐、爵士乐以及融合音乐一线的专业演奏家、作曲家。在此过程中,我与很多音乐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只要我有疑问,他们都会悉心解答。

除此之外,我还有幸采访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顶级钢琴老师和中小学音乐老师,体验过他们的现场表演,以及课堂氛围。

与这些身处艺术巅峰的人面对面交流,不仅让我增加了很多知识,更有很多让我惊呼“原来如此”的时刻。通过这些采访,我对于“如何挖掘人的潜能”这一问题不断产生新的认识。

要想在一个领域做到领先,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功。然而打好基础之后,至关重要的就是创造力。

那么创造力来自哪里呢?在与众多音乐家和教育家的交谈中,我得出了结论:创造力来源于敏锐的五感与久经磨砺的对美的感知力。创造力来源于你的追问——“把这里改一下会有什么不同?”创造力来源于你能感受到的色彩、造型、声音的细微差异。

回想过去,无论在为了成为钢琴家而终日苦练的少年时代,还是在钻研音乐教育理论和历史的青年时代,我对于培养美感这件事都缺乏重视。

美感无法轻易获得,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踏实地磨砺与积累。而当时的我,对于收效慢的练习缺乏耐心。

但是,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花费一二十年来培养美感是很有必要的。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美感是一个人无法被轻易撼动的宝贵资产,它能在任何场合帮助到你。

我想,每个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好的美感。不过,我们要知道美感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需要从小不断练习。

然而,只要父母付出了努力,孩子的美感就能得到提升吗?

如果想让孩子对美的感知力达到世界级艺术家的水平,只靠父母的引导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孩子自身的才能和机遇。不过,如果想要丰富孩子的感知力,确实可以通过日常环境的打造和习惯的养成做到。

我发现,优秀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们,都十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磨炼感知能力,因为这对于他们进行一流的演奏和准确的指导至关重要。

我的女儿出生后,我一边体验着初为人母的快乐,一边应对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曾经采访过的某位吉他演奏家的练习方法,或是某位钢琴家家里的陈设等。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我也不断实践着那些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陪孩子一起专注地眺望夕阳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我发现了很多好方法,它们不仅可以磨炼孩子的美感,还能把妈妈从原本需要极大忍耐力的育儿过程中解救出来。回过头看,我在让孩子养成可以提升美感的习惯的同时,也享受着由此带来的愉快而充实的亲子时光。

实际上,音乐家从事的活动和育儿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这两者都没有通行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答案。并且,一旦决定去做,其间没有人会称赞你,就算辛苦也不能中途放弃。即便可以寻求帮助,但是对最终结果负责的人只有自己。两者都只能在孤独而又漫长的路上屏息前行,但最终都不一定能得到期待的成果……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比起发奋图强地一一攻克难关,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日常习惯,为他创造好的氛围,让孩子的感知力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这是更轻松、更持久也更有效的方式。

可能有人会担心:“那些专业人士培养审美习惯的方法一定又贵又难,普通人很难做得到吧。”

但实际上,很多方法都简单到让人惊呼:“原来他们是这么做的!如果是这样,说不定我也能做到。”而且,这样的方法还不少,数量多到汇集成了你手上这本书。

虽然等到女儿长大后再写这本书也未尝不可,到那时,这些培养习惯的方法也已经得到检验,但是,作为一个职业的音乐专栏作家,如果把好的内容据为己有,我会感到深深的愧疚。我想尽早向不知所措的妈妈们说:“这些是孩子的心灵需要的营养,不要再踌躇了,去做吧。”

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在这本书中讲述的培养习惯的方法,并不是全部非做不可。这本书的作用是给那些想做美育,但心中有所顾虑的家长们一颗定心丸。当你存在下面这些疑惑时,比如,“孩子的教育花费尚且需要筹措,为了这些事花钱,是不是太奢侈了?”“我的时间有限,没用的事情就不必做了吧。不过,不做这些事真的可以吗?”……希望看了这本书能给你信心,让你明白:美育能给孩子补充心灵的营养,是很重要的事,应该马上去做。

的确有些培养美感的方法十分耗费金钱和时间,但同时也有一些方法,只需要很少的花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就能收到效果。这些习惯就像层层叠放的薄薄的纸张,只要不停重复、日积月累,改变就会显而易见。

据说,十岁之前是为孩子的五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之前养成这些好习惯,那么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孩子的美感就会自主、稳步地发展了。

而且在十几岁时,孩子们有着成年后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吸收能力,就算在此之前只养成了一个激发感知力的习惯,日后也一定会有成果。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如果为了提高感知力要24小时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这还是让人后背发凉、很有压力。但实际上,这些方法的学习过程都是轻松愉快的。

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我发现的切实可行的“可以

生活不能没有森林

不只是花,房间里有绿色植物也会使人心情舒缓。植物越大当然越能为环境添彩,但即便是在房间里装饰小小的盆栽,给人的印象也会全然不同。

为了完成《苹果不是红色的》这本书,我跟踪采访了日本知名的美术老师太田惠美子,还深入体验了她的美术课。

太田老师在指导少儿美术作品方面拥有非凡的能力,她的学生接二连三地获得全国美术比赛的奖项。她还担任日本“全国阅读感想画大赛”(2)的评委会会长,是十分出色的儿童绘画指导老师。

当你踏入她的美术教室,映入眼帘的是窗前从天花板上倾泻而下的黄金葛的叶子,足有十几株。绿叶十分繁茂,像是绿色的窗帘。此外,窗台上还有一排盆装的红色、粉色天竺葵。一排是多少盆呢?不是5盆也不是10盆,而是紧紧排列着的三四十盆,简直就像花田一样。

除此之外,教室的四个角落还放着各种各样高得触及天花板的盆栽,无论哪一株都生机勃勃。

太田老师的美术教室就像一个酒店大厅一样,让人感到轻松、舒适。这大片的“绿色”使得一个公立中学的普通教室变得与众不同,更有了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

孩子同样能感受到环境的舒适。据说很多孩子说过“一来到美术教室整个人都放松了”“一来到这儿,人就不烦躁了”。我在采访挪威籍爵士歌手西莉亚·娜嘉(Silje Nergaard)时,她也曾谈及森林是她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她以一首《告诉我你要去往何方》(Tell me where you’re going)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歌坛初露锋芒。

她现在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进行表演,平时却住在奥斯陆郊外森林的家中,那里同时也是她的小型工作室。在那里,她与她的家人住在一起。她说,为了创作,“独自走在森林中,凝视自己的内心”是极其重要的。

在冬天她都会穿着防滑靴在积雪的森林中散步,更别说是夏天了。她曾在伦敦小住,正是那时她深感“自己需要森林”,于是,她重新回到了挪威从事音乐创作。

大多数人一接触到绿色的树木,心情都会变好。这是为什么呢?我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因为人类的祖先曾经生活在树上,所以,绿色会让我们感到安宁,这是一种本能。

当然,房子确实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工的空间。想要把它变得更有人情味有很多方法。然而,与其用价格高昂的软装来装饰,或者把它收拾得一尘不染——像样板间一样,还不如让它在色彩和质感上更接近自然。

我们家的客厅窗边放着一小盆仙客来,厨房也装饰着一小盆从小商店买来的长春藤。

偶尔,我会糊里糊涂地忘记浇水,客厅的沙漠玫瑰就会枯萎。有一次,一位妈妈送孩子来我家学琴,看到枯萎的花说道:“哎呀,真可惜。我记得这花一直都开得很好,怎么枯萎了呢?”

虽然花朵枯萎了真的很可惜,可也正是这位妈妈边望着花边感叹着“以前它多漂亮啊”的神情,让我明白了,“绿色”果然是很重要的。

顺便说一句,我把沙漠玫瑰枯萎的叶子全都摘除并扔掉了。3个月后,新的叶子又长了出来。

透过画作你看得更远

除了花和绿植,我还推荐用画来做装饰。

为什么说用画做装饰也很好,那是因为画可以扩展房间的视觉空间。

在太田惠美子老师的美术教室中,除了窗边满满地摆放着绿色植物和花朵,墙上也几乎挂满了学生们色彩斑斓的画作,柱子上,走廊里,到处都是。

学生们的作品都拥有巧妙的构图、漂亮的色彩,显示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平时看着这些画,观察着自然,这些富于美感的熏陶成了学生们画画时重要的灵感来源。

太田老师刚开始教学时,并没有像这样的学生作品。那时她会不断收集印有名画的海报,并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观赏好的画作。

我出于采访的原因到过很多音乐家的住所。他们家中大多装饰着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卷轴或书法作品。

有趣的是,那些在国际上很活跃的音乐家对美术作品的喜好风格迥异。有的喜欢具有欧洲特色的作品,有的则喜欢浮世绘、日本画(3)或者书法等日本传统书画作品。

在家里的墙上贴满画作似乎不太现实。很多家庭出于各种原因不在墙上挂画作为装饰,最常见的是由于租房,不便往墙上钉钉子。但是,即便只是把印有画作的明信片装进相框后摆放在家里,或者把印有名画的海报贴在墙上,房间的氛围也会大不相同。另外,把日历装裱起来做装饰也是一种方法。

虽然我们家也装饰着不少画作,但是我女儿还是更喜欢她外婆家里的那幅埃德加·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每次到了外婆家,她都会站在画前面说“这个姐姐是这样的”,边说边学着芭蕾舞演员的动作把一只脚抬起来。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维也纳美泉宫的影像。其中有一个房间叫作“庭园之室”。虽然我曾去过美泉宫,但是由于这个房间一般是不对游客开放的,所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房间内部的样子。它的墙壁上画着天空、植物和鸟。身处其中,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是在森林里。

另外,在巴黎的马摩丹莫奈博物馆里有一个圆形的房间,它的墙壁是用莫奈的著名巨幅画作《睡莲》来装饰的。一走入这个房间,就仿佛被睡莲包围着,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呼吸的空气都仿佛带着不同的香气和湿润的感觉,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留存在心底。这就是一种“以画扩展空间”的极致体现啊!

玄关的鞋子要摆整齐

太田老师在讲调查学习的课程时,通常会把上课地点选在图书馆。所谓“调查学习”,就是在画画之前围绕绘画的题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活动。

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学生们都需要脱掉鞋子。这时,太田老师一定会一边说着“千万要把鞋子摆好”,一边在旁边监督。如果学生把鞋子摆好了,她就会说:“做得真好。”太田老师始终非常关注这件事。因为她坚信,在孩子们用心摆放好鞋子的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被称为“王牌体育老师”的原田隆史老师,也会要求学生必须把鞋子摆放整齐。

原田老师曾任教于大阪市的松虫中学,这所中学一度被人们认为“糟糕到极点”。然而原田老师任教不久后,在一次田径比赛中,松虫中学的参赛学生在13个个人项目中打破了日本纪录,足见原田老师的指导能力是多么优秀。

要想在田径项目中创造新的纪录,一味地练习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区分练习方法对自己是否有效。原田老师在他的《王牌体育老师的常胜教育》一书中写道:

要想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察到细小但关键的事物,坚持摆放好鞋子是很重要的。把鞋子摆放整齐这个整理动作,不仅能起到安抚精神的作用,而且能使人确定自己的注意力处在启动状态。

自从读了这段话,以前疏于整理的我开始每天整理自己脱下的鞋子。而且在拜访别人家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多加注意摆放好鞋子。

虽然一天整理好几次略显麻烦,但这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那简直太值得了。

起初由于玄关的东西太多了,就算整理好了也很容易被孩子弄乱,所以我曾一度觉得整理起来太麻烦。但整理习惯了之后,不整理反而会觉得不舒服。到后来不只是自己的鞋子,其余的鞋子我也会顺便收好。

说来惭愧,在整理东西方面我向来不怎么细心,家里一般比较凌乱。但是自从开始认真摆放鞋子后,我突然注意到那些在玄关附近放置了很久的物品,我会连同它们一起整理好,甚至想要把玄关好好清扫一番。

有时候我也会十分疲惫,想着“太累了,算了”而放弃摆鞋。

通过这个信号,我就能知晓自己的状态。它能告诉我“自己已经累到连鞋都不想摆放好的地步了,是时候好好休息一下了”。不过稍做休整之后,我还是会暗下决心,想着“我要继续努力”,然后去玄关摆放好鞋子。

当你没有养成摆放好鞋子的习惯时,你可能会觉得蹲下来很麻烦,但实际上,对于手脚利索的人,这个动作只要5秒。如此想来,只需要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培养注意力,激起我们把物品整理好的欲望,它真是一个很棒的方法。

让人高兴的是,有一天我看到女儿把她刚脱下的凉鞋摆放好,然后得意地念叨着:“我把它们摆放整齐了。”我忍不住给了她一个拥抱,然后对她说:“你做得真好。”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