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大趋势》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中国城市大趋势》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副标题: 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

 

作者: 凯风

 

内容简介: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中国城市格局每隔十年都会为之一变。从重工业城市一枝独秀到沿海贸易城市崛起,从强省会崭露头角到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刻,从北上广深四城鼎立到强二线城市百花齐放,良性的城市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不容忽视的贡献者。城市大变局背后是政经格局变迁的结果,当今世界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一众城市跻身世界城市之列,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正在成为新的时代关键词。未来10年,新一轮城市大洗牌开启,谁能晋级,谁会掉队?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PDF版------网盘密码1122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每隔十年,城市格局都会为之一变。1978年之前,重工业城市一枝独秀,东北经济雄冠全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大幕拉开,沿海城市借对外开放政策迅速站稳跟脚,与内陆中心城市分庭抗礼;20世纪90年代,“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长三角、珠三角齐头并进,“世界工厂”的雏形初显;21世纪头十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外贸空前繁荣,沿海贸易城市步入黄金发展年代;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四万亿”投资带动基建飙升,消费升级促进内需崛起,产业转型助力高新产业腾飞,从外贸驱动转向投资驱动再到消费驱动、创新驱动,超大、特大城市领先优势凸显。

步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GDP体量已跻身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贸易大国,数十个城市跻身世界城市之列,北上广深港的影响力遍及全球。然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富裕等成为新时期的关键词,城市格局将随之发生怎样的大洗牌?

在我们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注意。

1.广州、深圳不会跌出一线城市

自一线城市概念出现以来,挑战一线城市,就成为诸多强二线城市的雄心壮志。最近几年,“北上深杭”取代“北上广深”、“北上深重”取代“北上广深”等说法不绝于耳,广州、深圳乃至上海都成了挑战对象。

京沪相对超然,一个是首都,汇聚全国资源,另一个是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地位稳固。广深则会成为强二线城市的重点“挑战”对象,但两城的一线城市之位不会轻易跌落。两城率先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长期增长积蓄更大能量,而且广深还拥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城市群的强劲支撑。未来,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这一局面会进一步巩固广深的领先优势。不难预测,新一线城市竞争无论如何激烈,短期都难以对一线城市构成实质性挑战。

2.一省一城,“强省会”时代到来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官方对于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迁的高度概括。因此,“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势必成为大方向,而“强省会”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省会,本就是行政、经济、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和科创中心,天然就有做大的底气。再加上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战略的日益凸显,通过做大“强省会”参与区域竞争就成为各省的普遍选择。成都、武汉、西安等众多强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以及一些重大战略中的崭露头角,让其他地区看到了强省会的现实必要性。

“十四五”期间,南京、济南、福州、昆明、贵阳、南宁、南昌、太原等省会(首府)已将做大省会城市纳入重要规划,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和影响力。而合并周边地市、撤县(市)设区、竞争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级、做强支柱产业、做大以省会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等,将成为主要的政策选择。

3.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取代东西差距

长期以来,以胡焕庸线为标志,东西差距始终是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推进,东西差距呈收缩之势。与此同时,南北差距则不断扩大,“南北差距”取代“东西差距”正在变成现实。

唐宋以降,全国经济重心就在持续南移。这一趋势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度被打断,北方借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重工业,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比重一度接近50%。但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呈现加速之势。数据显示,1978年,南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53.7%、46.3%,差距仅为7.5个百分点。到了2020年,南方经济比重上升到64.8%,北方经济比重进一步降低到35.2%,差距扩大到29个百分点,达到历史之最。

南北差距扩大,是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产业转型、人口流动、营商环境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人口流动的现实,未来南方差距扩大势头或许会有所收缩,但短期难以逆转。

4.扩张、收缩并存,中小城市“鹤岗化”

鹤岗是东北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之一。这个城市因资源枯竭、人口外流、房价跌破“白菜价”而多次上了热搜,被视为收缩型城市的代表。未来,大量中小城市“鹤岗化”恐怕是难以避免的趋势。

收缩与扩张相对,收缩型城市,普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支柱产业衰退、人口持续流失、部分区域“空心化”等问题。在以“做大蛋糕”为主的过去时代,几乎所有城市都能从高速增长中获益,扩张是主旋律。如今,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人口高增长成为过去式,部分城市或因资源枯竭,或因地理位置偏远,或因产业结构不合理,或因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存在,从而面临收缩的命运。

统计显示,2010—2020年,在除直辖市之外的333个地级行政区中,184市实现人口增长,149市出现下降。下降城市主要来自东北、中部地区和西北,其中,偌大的东北地区只有沈阳、大连、长春三市正增长,其他30多个地级市全部负增长。这种趋势,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剧。为此,国家层面多次提出“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及时转变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5.大城大圈,抱团竞争取代单打独斗

过去的区域竞争多数都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但随着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推出,抱团竞争有望变成主流,而都市圈规模和实力也将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中小城市借助都市圈得以共享中心城市的发展成果。

都市圈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特征,以同城化为发展目标的空间格局。广佛肇、深莞惠、苏锡常、南京都市圈等均为相对成熟的现代化都市圈,成员城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地理边界几近消失,产业协同化发展,人口流动频繁,跨城通勤群体众多,由此带动一体化发展。

目前,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基本成形,跨城地铁、城轨基本成网。未来,都市圈将向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互认、规划一体化、土地指标互认等方向发展,都市圈将会变成更大意义上的城市,从而提升城市竞争的层级和能量。届时,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将不再是单个城市的发展成果,而是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

6.陆权复兴,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代

长期以来,以海洋为主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了“海权至上”的竞争模式,谁靠近港口,谁就靠近国际市场,这是我国沿海城市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逻辑。然而,随着国际局势变迁,“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大循环战略先后登场,陆权开始复兴,内陆城市即将重回高光时代。

内陆复兴,首先得益于以“八纵八横”高铁网、国际航空枢纽为代表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提升了内陆城市的通达性,带动“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形成,而中欧班列借助新亚欧大陆桥将内地生产的货物输送到世界各地,内陆城市得以蜕变成开放前沿。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抹平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内陆地区人口众多,且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为国内大循环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助力。

陆权复兴,国内大循环成为主体,沿海贸易城市势必面临转型,而内陆城市则叠加了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内需驱动、内陆开放、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多重利好,经济增速有望跑赢沿海地区,重回高光时刻。

7.人口拐点将至,抢人大战白热化

“少子化+老龄化”将是我国人口形势面临的长期基本面。一边是出生率持续走低,出生人口很有可能跌破千万大关;另一边是老龄化率不断攀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不远的将来,年度出生人口或低于死亡人口,全国人口数十年来首次面临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

虽然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先后放开,取消社会抚养费迅速落地,但短期恐怕难以扭转这一趋势。“低生育”的形成,并非单纯由政策所导致,而是社会进步、观念变迁以及生育养育成本高企等一系列因素带来的结果。松绑生育限制乃至出台鼓励性政策都不可或缺,但刺激生育不是一日之功,扭转生育趋势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格局影响深远。一方面,劳动力红利不复存在,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城市必然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能否迈过这一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未来;另一方面,当人口从高增长步入低增长乃至负增长时代,人口早已不再被视为负担,而是资源和财富,抢人大战的爆发就有了必然性,而争抢的不只是高学历人才,还有劳动力人口。

这种人口格局,已经带动户籍制度的全面松绑,“零门槛落户”在众多城市已经开花,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户籍都将“名存实亡”。即使如此,也有诸多中小城市不得不面临人口持续外流的压力,失去了人口增长的支撑,城市规划、房产价格都有可能面临新的调整。

发表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