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文白对照全译本)》王阳明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传习录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文白对照全译本)》王阳明Epub-Pdf-Mobi-Txt-Azw3 下载在线阅读

 

 

编辑推荐

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全能大儒王阳明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史上的儒家经典。史上备受推崇的心学大师,与尼采齐名的伟大哲学家,与孔孟并称的儒家圣人。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开启精彩人生的正向能量。

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张居正、陶行知等人一致推崇的大师。读懂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不良情绪干扰你,再也没有困难能难倒你。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因为掌握了阳明心学成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内容简介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它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作者简介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epubooks.top站是一个下载优质电子书的网站,书籍种类非常多,每个类目下的书籍资源都非常丰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载。以及在线阅读-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一個下載優質電子書的網站,書籍種類非常多,每個類目下的書籍資源都非常豐富,支持kindle、epub、mobi、azw3、pdf格式下載。以及在線閱讀-epub,kindle,mobi,azw3,pdf格式!

=======================================================


记得收藏本站哟!每天都会更新
资源收集不易,还请帮忙点一点,是我的动力谢谢!!!!!!!!!!
如果有什么书本站没有,你也可以在评论处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去的!
收藏本站每日更新更多书籍!
                  TxT版------网盘密码1122
    azw3版------网盘密码1122
=======================================================
部分简介:

仁心从孝悌生发

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1] ,反不得谓之仁?”

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如冬至一阳生,必自一阳生而后渐渐至于六阳[2] ;若无一阳之生,岂有六阳?阴亦然。惟有渐,所以便有个发端处;惟其有个发端处,所以生;惟其生,所以不息。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然后是生生不息。若无芽,何以有干有枝叶?能抽芽,必是下面有个根在。有根方生,无根便死。无根何从抽芽?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墨氏兼爱无差等,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途人一般看,便自没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得他无根,便不是生生不息,安得谓之仁?孝弟为仁之本,却是仁理从里面发生出来。”

问:“延平云:‘当理而无私心。’[3] ‘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

先生曰:“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若析心与理言之,恐亦未善。”

又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

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注释

[1]墨氏兼爱:墨翟(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称为墨子。鲁国人,曾为宋国大夫。兼爱是墨子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核心,他认为天下之所以有众暴寡、恃强凌弱的现象,根源在于人们不能兼相爱,所以他提倡天下人相爱互利,反对儒家的亲亲主张。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流行一时,影响极大。

[2]渐渐至于六阳:这是先天八卦中从震卦(一阳初生)到乾卦(六爻皆阳)的运动,代表阳气的生发规律。

[3]当理而无私心:李侗语,语出《延平答问》。指既合天理又没有私心。

译文

陆澄问:“程颢先生说:‘仁爱的人把天地万物包括自己都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墨子提倡兼爱,为什么反而不被称作是仁爱呢?”

先生说:“这也很难说清楚,必须是你们自己体察才能弄明白。仁爱是造化生生不息的天理,尽管散布在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但它的运动变化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才会生生不息。比如冬至时一阳初生,必然从一阳然后渐渐发展到六阳。如果没有一阳产生,哪来的六阳?阴也是这样。只因为它是逐渐发展变化的,所以就要有个生长点;有生长点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生生不息。譬如树木,刚开始发芽就是树木生命的开端,发芽后逐渐生出树干,树干长出后再生出枝叶,然后就是生生不息。如果没有发芽,哪里会长出树干、枝叶?能发出芽来,一定是下面有一个树根在,有树根才能生长,没有根就会死掉。再说,没有根从哪里发芽?父子、兄弟之间的爱,就是人心仁爱的出发点,就像树木的发芽。之后才会仁爱百姓,关爱万物,也就是生发出枝叶。墨子的兼爱说‘爱’没有差别,把自己的父子、兄弟同路人同等看待,便自然没有了生长点。不发芽,就知道他的兼爱无根,就不能生生不息,怎么能称得上仁爱呢?孝悌是仁爱的根本,仁理就是从这个根本中生发出来的。”

陆澄问:“延平先生说:‘既合天理又没有私心。’符合天理和没有私心,有什么区别?”

先生说:“心就是天理。没有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

陆澄又问:“佛家对于人世间的一切私欲都不沾染,好像没有私心。但佛家抛弃人伦,却似乎不符合天理。”

先生说:“佛家和世人也只是一回事,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私心罢了。”

持志如心痛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功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向’,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功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功夫上又发病。”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1] ,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注释

[1]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

薛侃问:“坚持志向好比心痛,一心在痛上,哪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说:“刚开始学习时功夫这样做也好,但是要让自己明白心体的神明原是‘出入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知道它要到哪里去’,这样功夫才有着落。若一味死守志向,恐怕又会在功夫上出毛病。”

薛侃问:“如果专注天性的涵养而不讲求学问的仔细研究,错把私欲当作天理,该怎么办呢?”

先生说:“人必须知道学习。对学问的仔细研究同时也是对天性的涵养,不仔细研究只是涵养天性的志向不够坚定。”

薛侃说:“怎样叫知道学习?”

先生说:“你姑且说说为何学习?学习什么?”

薛侃说:“曾经听先生讲过,学习就是学习存养天理。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体察认识天理,是要自己的内心没有私念。”

先生说:“如果这样,则只需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就是了,还愁什么不明白天理、私欲呢?”

薛侃说:“正是害怕认不清这些私欲。”

先生说:“还是志向不坚定。志向坚定,眼睛看、耳朵听都集中在天理上,哪里会有认不清私欲的道理?‘辨别对错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到心外去寻求。研究学问也只是体察自己的本心所见,不必再去心外另寻他见。”

发表评论

0 评论